2025年开年,湖里区湖里街道塘边社迎来好消息——入选厦门市第四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
带动外来人口从“流入”到“融入”,塘边持续打造为居民和新就业群体提供24小时服务的便民驿站,集纳缝补店、维修店、便利店、理发店、药店等便民服务场所的“民生街”,同步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托育、儿童友好型设施等公共配套。
不仅便民,塘边也更“年轻”。以城中村特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塘边开辟了两条游玩线路,一条沿着石头皮山公园,串联起半山451、塘边公园集市、幸福驿站等节点,另一条则穿行于社区,挖掘红楼、黑楼、白楼和佘氏小宗等闽南特色的红砖古厝和历史风貌建筑,引入民宿、咖啡、古风书院、非遗艺术展陈等业态。
曾经脏乱的城中村,已成为浪漫的城中景。如今,塘边人正采用“EPC+O”模式(设计、采购、施工+运营的一体化总承包模式),按照“保基本、挖特色、激活力”原则,在全面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新征程上加速奔跑,通过城中村现代化治理,这里蜕变成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的现代化社区。
关键词1 便民宜居
入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
平整明亮的巷道,热热闹闹的小吃市集,漂亮的石头皮山公园……走进塘边,可以看到居民的生活怡然自得,也充满烟火气。
正是由于这种独特魅力,在去年11月举办的2024厦门城市设计周,塘边社作为分会场,举办了“城中村现代化治理的厦门实践”专题研讨会、湖里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推介会、塘边CUNWALK等活动。许多受邀参加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第一次走进这个社区,被这里整洁温馨的人居环境所惊艳。
改造后,塘边入选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有着充分的理由——累了,有地方歇脚;渴了,有自助饮水机;下雨天,可以借伞;还随时能更换电动自行车电池……3月27日,塘边社启用“和塘人家”党群综合服务驿站,这个一站式服务平台整合了物业服务中心、综合治理委员会、智慧治理平台、网格工作室及党群服务站,不仅配备了空调、充电器、微波炉、饮水机等常规的生活设施,方便外卖和快递小哥充电、热饭和饮水;在便民租赁柜,提供扳手、医药箱、针线、雨伞、安全帽等物品供居民借用;同时,还贴心地设立了电动自行车换电柜和24小时政务机,方便大家休息时换电以及办理政务事项,满足工作与生活需求。
辖区内有幼儿园、小学、医院和诊所,还有石头皮山公园、塘边公园、塘边篮球场、石头皮山羽毛球场等多处休闲运动场所,周边塘边宝龙天地、嘉禾新天地、SM商业广场等大型商圈围绕,更有3处地铁站点,8处公交站台,商业配套齐全、居民出行便利。
接下来,塘边还将规划一条便民服务“民生街”,打造各地小吃、名菜集聚的烟火街巷,建设具有老年人日间照料、托育功能的综合服务驿站等设施,形成“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关键词2 留住乡愁
挖掘历史文化故事生成内环文旅动线
方塘水边,岁月如歌。
塘边社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中期。清末,塘边族人下南洋创业,衣锦还乡后修建了不少“番仔楼”。随着环境治理和改造提升初见成效,这些藏在城中村的历史文化建筑,也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
沿着主路探入巷道的深处,一座充满西洋韵味的红砖楼房映入眼帘,门额上写着“珠光宝气”,立面墙上饰有牡丹、彩凤彩绘泥塑,手法细腻,色彩华丽。这是一座建于1915年的二层楼房,通体外墙由红色的清水雁只砖砌成,是塘边目前规模最大、装饰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建筑,塘边人亲切地称呼它为“红楼”。
据湖里区文史专家黄国富介绍,红楼的主人是曾经下南洋而后富贵还乡的橡胶商人林在华。农民出身的他,靠种植橡胶、做生意积累了丰厚财富,灾荒时期又慷慨解囊、救济灾民,他的人生经历让这座洋楼增添了不少传奇色彩,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雨,红楼魅力不减。而在塘边,像红楼这样的历史建筑,还有不少,城中村提升改造后,它们重新焕发生机。
最近,湖里区塘边社有了两条环村步行道——外环,是一条沿着石头皮山公园环社区外围的步道,自然风景优美,还能眺望飞机起降;内环,是一条干净整洁的步道,途经黑楼、白楼、红楼等古厝和宫庙,充满历史人文气息。
塘边社利用佘氏小宗、塘边大队旧址及红楼、白楼、黑楼等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建筑,生成内环文旅动线。挖掘塘边历史文化故事,植入文化培训展演、沉浸式文化体验等业态,弘扬传统文化,留住乡愁乡情,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3 年轻活力
结合景观提升打造半山PARK示范片区
最近一年,石头皮山公园在小红书等网络平台上走红,大家亲切地称呼它为“小众宝藏公园”。而山脚下,正在打造的青年友好空间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依靠高低错落的自然地形,移步易景;种上绿植,装点了夜景工程,星光点点的小径非常出片;露出地面半截的瓦片房顶,鼓励年轻人“上房揭瓦”、突破和创新……原本破旧不堪的“边角地”焕然一新,吸引年轻人在这里玩味和停留。
作为“EPC+O”项目运营方,福信里城市空间运营有限公司表示,结合景观改造提升,塘边社正在打造半山PARK(塘边“半山451”)示范片区,规划引入创意烘焙、特色餐饮、城市露营、户外亲子等文旅休闲业态,打造公园式城市游憩商业街区、烟火潮玩集市IP,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进一步激发品牌创造力。
不久前,塘边社区党委与福信集团党委举行党建共建协议签约仪式,“和塘悦社·四聚四提”党建品牌正式亮相,双方将以“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发展共谋”为原则,将“宜居、宜业、智慧、和谐”社区建设目标细化为具体实施路径,探索基层党建创新发展的深度合作。
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表示,将在塘边社区创新深化“EPC+O”模式,着力做好城中村现代化治理“后半篇文章”。接下来,塘边社将通过创新物业收费机制、推行低偿增值服务、培育多元业态三大路径,确保物业“微利可持续”,构建“无偿+低偿+市场”社区服务生态圈;通过村财合作运营、策划“半山451”两岸影视交流基地,设置摊规点、打造特色市集、引入文旅空间等,营造青年友好社区。
名片
湖里区塘边社位于厦门本岛中部,辖区面积约14.1公顷,共有房屋建筑449栋,总建筑面积约29万平方米,出租房约1.2万间。常住人口约15016人,其中,户籍人口1876人,流动人口13140人。村庄及周边有石头皮山、土圆塘宫庙、龙渊宫庙、云岫庵宫庙等人文景观和宗教建筑,还有塘边公园和塘边篮球场等多处休闲活动场所。
(厦门日报记者 庄筱婧 陆晓凤 通讯员 汪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书写华侨兴学救国故事2025-04-08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