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航空维修产业正在加速奔跑。
记者昨日从厦门海关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厦门海关累计监管进出境维修飞机111架次,监管区外航空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5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6%、41.42%,双双创同期历史新高,航空维修基地境外业务辐射亚、美、欧、非等,涵盖近30个国家和地区。
随着全球旅游需求复苏,航空公司不断扩大机队规模、增加航班频次、开拓新的航线,直接推动了飞机检查、维护和维修等市场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
昨日,在厦门(全球)一站式航空维修基地,数架待维修的进境飞机整齐停放在机库内,工程师们正在紧张地调试和检修。除了整机以外,飞机发动机、起落架等飞机部件也在同步检修。
“目前工厂的车间已满格运作,我们已经顺利与阿联酋航空签署了10年的维修协议。”厦门太古起落架维修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亦芬表示,“海关各类创新举措也坚定了大家争取更多海外订单的信心。”
航空维修产业作为一个集技术、资金、创新于一身的高新技术产业,是发展服务贸易的重要一环,既提供安全保障,又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厦门航空维修产业从最初1.64平方公里的民航维修工业区到如今全球领先的重要维修基地,已经成长为全国最大的进境航空维修基地,聚集了太古飞机、新科宇航、霍尼韦尔等一批国际知名的航空维修企业,涵盖了行业最高等级的维修业务,商业类型及进出口模式齐全,业务代表性突出。
“厦门海关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抓手,主动对接产业需求,构建‘问题清零’反馈机制,为企业提供航空维修产业保税、通关、查验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首创覆盖飞机整机及发电机、发动机、起落架等航空维修AEO企业全链条培育体系,培育认证航空维修AEO企业数量占比超六成,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厦门海关所属机场海关航维保税科负责人表示。
据悉,厦门海关创新“航油-航材-航维-航司”全产业链一体化监管机制,将跨部门审批作业时间缩短60%,大幅压缩通关时间超25%,每年为企业节约综合成本超过9000万元;同时还率先全国开展“综保区外保税维修”业务试点,航维企业在综保区外享受免担保、可退税、账册式的保税政策,推动业务范围从整机维修拓展至发动机、起落架、零部件制造等领域,每年为企业节约22亿元担保额度以及超百万元的保函费用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全国首创的“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业务,破解了转包待维修件境外“一日游”和重复征税的困境,扭转企业竞争国际转包业务的劣势,帮助企业竞得5.6亿元外商转包的发动机维修业务。
厦门机场海关副关长付剑兵表示,今年恰逢厦门自贸片区挂牌成立10周年,海关将延续航空维修产业发展三十年的监管创新精神,继续根植自贸试验区这片沃土,积极探索更适应航空维修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海关监管模式,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不断创新监管机制,助力厦门航维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厦门日报记者 吴晓菁 通讯员 宋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书写华侨兴学救国故事2025-04-08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