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火爆热映。“在闽南话中,‘哪吒’与‘下车’竟然发音相似。”有市民发现了这一有趣现象,对此展开了热议。
这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词汇,为何会在闽南话里听着如此相似呢?为解答此问题,记者请教了市政协特邀研究员卢志明。
相似原因
音韵
卢志明说,首先,在闽南话中“哪吒”与“下车”读音其实并不相同,只能说比较类似。“下车”的闽南话发音一般为“le qia”,“哪吒”发音为“lo cia”,不同地区的闽南话语音语调均不尽相同,厦门岛内的闽南话发音中两者较为相似。
据卢志明介绍,闽南话这一读音并非随意形成,而是有着深厚的音韵学基础。在古代,“哪”与“萝”“箩”“罗”等字同韵,在闽南话的文读音中都读作“lo”,而“吒”字则经过一系列的语音演变,最终形成了“cia”的读音。“这种读音的保留,体现了闽南话对古音的坚守和传承。”卢志明说。
相似原因
象征意义演变为发音
至于“哪吒”中的“吒”为何读为“cia”,卢志明表示,并非“吒”读成“cia”,读音的变化是存在一定演变过程的。他解释道,如今的读音其实与“哪吒”脚底的两个风火轮有关,在民间传说中,“哪吒”脚踩风火轮,有着和车一般快的速度,而车在闽南话中读为“qia”,于是久而久之,闽南人将“吒”读成了与“qia”相似的“cia”。
闽南话中也出现过许多由象征意义演变为发音的情况,比如,“蝴蝶”在闽南话中的发音,也蕴含了一种象征意义的演变。蝴蝶本身是一种美丽且翩翩起舞的昆虫,在闽南文化中,它常常被视作吉祥、美好和自由的象征。而闽南话中将“蝴蝶”读作一个近似于“hu-dieh”(这里的拼音仅为示意,实际发音可能有所不同)的音,这个发音在闽南话的语境下,不仅指代了这种昆虫本身,还常常带有一种轻盈、欢快和美好的情感色彩。
相似原因
文白异读
此外,卢志明表示,文白异读也是解释这一现象不可忽视的因素。在闽南话中,存在文读音和白读音两种读音方式。文读音通常用于读书识字,保留了较多的古音成分;而白读音则用于日常口语交流,发音更加接近当地的实际语音。
由于“哪吒”是古代人物名称,在闽南话中采用文读音来念,即“lo cia”,这也使得其与“下车”的闽南话发音变得相似。
注:不同地区的闽南话语音语调不尽相同,本文所涉及词语的闽南话发音不标注音调。
【链接】
为何闽南话中经常出现“同音异义”词?
除了“哪吒”与“下车”之外,闽南话中还有一些意思完全不同但发音类似的词汇,例如“萝卜”与“彩头”,在闽南话中发音均为“cai tao”,仅仅是语调有微小差别。卢志明表示,这是因为闽南话的音调多于普通话,这也是造成其独特发音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卢志明表示,普通话只有四种音调,而闽南话的音调丰富多变,至少有八种,这使得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和组合中可能发出不同的音调。而两个略微不同的音调有可能代表了两个截然不同的词语含义。这种音调的多样性不仅增加了闽南话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使得其发音更加复杂和有趣。
(厦门日报记者 颜哲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港首次出运超重型储能集装箱2025-02-24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