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传不能板着脸,要会讲故事会卖萌,讲得了硬道理还hold得住(稳得住)“90后”。在昨日举行的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社科院专家,人民日报客户端、“侠客岛”、“政知局”、“澎湃新闻”、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大咖”先后献计,让理论宣传“接地气”成为各路“武林高手”的共识。
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现场。
这场以移动互联时代理论工作的新媒体策略为主题的论坛,汇集了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省委宣传部、省内各地市宣传部领导、党报负责人、本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媒体、教育、理论界人士共100多名。这样一场专题研讨新媒体与理论工作的论坛,在全省尚属首次,全国也不多见。可以说,论坛上的很多观点对于新形势下的理论工作,具有风向标式的指导意义。
论坛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厦门日报社承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戴志望出席并致辞。
理论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
都需要创新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6.7亿,其中手机网民数量达5.9亿,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之一。在这一背景下,要做好新时期党的理论工作,就必须充分认识互联网,带着互联网思维去了解新媒体、善用新媒体——这是与会嘉宾的一个基本共识。
可就在这个人人都在看手机的移动互联时代,理论宣传要怎么“打入”新阵地?“接地气”成为多位嘉宾不约而同点出的“秘笈”。在他们看来,要想在移动互联时代赢得用户,首先要做到从百姓的视角说话,说百姓听得懂爱听的话,要学会换种方式写文章。只有转了文风才能打通新媒体与理论工作融合的“任督二脉”。
与会嘉宾肯定了这场论坛的价值,厦门十年前就在厦门网开辟“理论在线”频道的做法得到认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朱继东表示,此次“理论在线微信平台”的推出,又是一次新的跨越。
问题上了“墙”
提问环节反响热烈
“写时政类文章最重要的是什么?怎样才能赢得用户的喜欢?”“请问岛叔,您写的文章有被删过吗?”“人民日报客户端每日活跃粉丝有多少?”……除了主题演讲足够吸睛,昨日论坛现场的互动环节同样精彩纷呈。
观众发送给“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的问题在微信墙同步滚动显示。
这一个个“砸”向嘉宾的犀利问题可都来自于现场的“微信墙”。有了这面墙,嘉宾演讲时,观众发送给“厦门日报”微信公众号的问题就能在墙上同步滚动显示出来。线上线下即时沟通交流的方式,令与会者纷纷感叹,“提问环节的内容针对性更强更实用。”
微信墙并非此次论坛唯一的新媒体元素,这可是一场满眼都是新技术的论坛。工作人员提前创建的论坛交流微信群、H5技术应用的论坛服务指南的推出、现场启用微信墙互动,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更令人惊喜的是,借由厦门日报微信、微博、App,手机厦门网,“理论在线”PC端、微信公号多个平台的直播,论坛还吸引到不少有兴趣的市民专程赶来现场,也让没能光临的市民不留遗憾。截至记者昨晚发稿时,新浪微博上的“新媒体与理论工作厦门论坛”话题也已达到25.2万阅读量。
【精彩观点】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陈昌凤:
利用好“强弱关系” 建立正确传播圈
作为昨日首位登台的嘉宾,陈昌凤以“技术驱动下的媒体融合创新”为题做了分享。陈昌凤首先说明了传播技术对人类三个层次的影响,接着阐释传播界的新趋势、内容创新与创业、关系对传播的影响和生产流程再造问题。信手拈来的国内国际案例,以及精辟独到的观点充分展示了她深厚的学术功底。青年时期,陈昌凤就进入满是前辈的学术圈,先在人大求学、后又到北大创业,如今在清华负责新闻传播教学,她执掌的中国新闻史学会,更是新闻传播学界唯一一个国家一级学会。这位学术大家还有个身份是“微博大V”。针对大家关心的微博和微信发展问题,陈昌凤用“强关系”和“弱关系”来说明见解——“强关系”就是我们的熟人,亲朋好友,就像微信,更多传递信任感与影响力等资源;而微博则是“弱关系”,更多传递信息与知识等资源。因此微博与微信是互补型的,我们要利用好这种强弱关系,建立自己有效正确的传播圈。虽然演讲超时了,但陈昌凤重复最多的话还是“很可惜今天时间不够,这个问题无法展开来讲。”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客户端副主编陈仁泽:
新媒体要三头并进 聚拢新老用户群
不同于《人民日报》的老资历,陈仁泽和他目前供职的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一样,都算是“编辑部里的年轻人”。可就是年轻的人民日报微信公号今年以来连续保持在资讯类微信公号第一,人民日报客户端自主下载量也已突破1亿。这些闪亮的数字离不开陈仁泽现场分享的两个关键词:改变与应变。为应对汹涌而来的移动互联时代,人民日报也是蛮拼的,旗下已创立100多个微博公众号和140多个微信公众号,还有大大小的客户端31个,覆盖总用户数超过3亿人。
新媒体的阵营快速扩大给人民日报注入新鲜的血液,让陈仁泽们感到了速度之变、视角之变、内容之变还有表达之变。对此,他们的应对经验是做优内容,做精产品,更要做多用户。“人民日报客户端用户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叫常量,来自老读者老网友;二是增量,是看到我们制作的好内容后从其他地方转来的客户;三是变量,是我们线上线下宣传活动带来的用户。”陈仁泽说,新媒体应该三头并进,抓住传统用户,用新平台放大聚拢新用户。应变是个严峻的课题,时时刻刻要有危机感,但也要有自信心。
中国社科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新媒体研究院院长朱继东:
敢于亮剑善于亮剑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朱继东曾是央媒知名记者,也是一名学者。主要从事当代意识形态研究、世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和新闻传播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从事近20年新闻工作的他上台后抛出问题,在现如今的时代背景下,还有人愿意听理论吗?“答案是肯定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讲。”朱继东认为理论工作者一定要研究历史,只有史论结合,才可以把问题讲清楚。在今天的新媒体工作中,党员干部一定要有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意识:政治意识,政权意识,阵地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善于亮剑。朱继东犀利的语言风格更像是一个站在舆论尖端的学者,告诉我们在意识形态多元多变的今天,该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同时还用自我调侃的方式,告诉我们要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理论宣传工作中可能遭遇的难题。他特别强调在媒体融合的今天,仍要坚持党管媒体不动摇,坚持政治家办报不动摇。在传播技巧上,他给出的原则是既要保证传播内容的正确,也要听得进去群众的意见,愿意听群众的意见。不当“鸵鸟”,不说“正确的废话”。
人民日报海外版“侠客岛”微信公号负责人张远晴:
塑造人格化传播形象 让文章轻快有趣
移动互联时代建一座岛有时只需要一碗面的时间。去年的一天,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工作的张远晴和小伙伴边吃面边忧虑报纸的未来。他们决定给领导写报告,建议向移动互联网转型,这就有了“侠客岛”微信公众号的诞生。一年多来,5人核心小组制作发布了大批颇具影响力的时政选题,从创办首日只有7位粉丝,“这7个人是我们5个加上其中两人的老婆。”张远晴耸耸肩,而如今,已有100万人关注。“侠客岛”是如何在众声喧哗的时代赢得相信,张远晴说,这与他们涉及的话题、方式以及场合,也就是讲什么、怎么讲、在哪里讲有关。张远晴在现场以一篇解读中纪委年终报告的新闻为例,侠客岛将中纪委化身为一个“纪伟”的人,讲他如何重拳出击。拟人化的手法,让文章读来轻快有趣。张远晴说,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改变文风,选择受众群感兴趣的话题切入,用聊天的方式写文章。塑造人格化的传播形象这一经验,在理论工作与新媒体的融合中同样适用。
北京青年报“政知局”微信公号副主编郑劭清: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做时事精准提供者
“政知局”微信公号这样介绍自己:我们提供离你最近的时政新闻、最通俗易懂的时政新闻解读、最有趣味有温度的新闻故事。“政知局”公号主打解析时局报道,之后从一个“局”演变成一个“政知系”。推出了主打时政常识和揭秘报道的“政知道”,以及主打时政人物报道的“政知圈”。“政知”系列已成为时政报道领域的知名品牌。截至9月底,拥有超过40万微信粉丝,在腾讯、网易、今日头条等客户端的订阅账号用户近百万。政知局如何做局,应该是大家最感兴趣的问题。郑劭清说:“我们不做信息告知者,不做报道搬运工,不做资讯覆盖者,而是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训练创新思维,提供创新平台;坚持做时事知识、常识的精准提供者;做沉默信息海洋有态度的挖掘者;做社交媒体圈的传统标准坚持者。”据“政知局”公众号后台数据统计,爱看政知局的用户85%是男性,“可你知道吗?”郑劭清笑笑,“男人们爱看的政知局团队总共十三人,只有三名是男性。”
澎湃新闻产品与互动总监、新闻发言人孙翔:
推动全网内容抓取 推送第一手新闻
一篇《我心澎湃如昨》去年轰动传媒圈,带来一个媒体融合的现象级产品——澎湃新闻。它主打行政新闻与思想分析,把自己定位在手机客户端。“App现在是中国最活跃,用户量最多的移动类产品。”孙翔说,传统媒体在转型当中并不是仅仅只有一种路径,做时政新闻或者是相关新闻的传播有多种方法,澎湃希望能够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原创深度新闻是澎湃的优势,但澎湃在“速度”上下了不少功夫。“一个是通过技术,推动全网内容的抓取;二是最先采写,如果把新闻最先写出来,一定是推送最快的。”孙翔说,媒体人还是很想做第一手新闻,而用户同样需要在第一时间看到新闻。做新媒体还要重视与用户的互动,澎湃就特别开辟“问吧”,邀请新闻当事人或有关专家解答粉丝的问题。孙翔透露澎湃新闻还会再继续扩张,会选择推出新的产品和平台,目前国内还没有成体系化的新闻视频供应商,他们想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
新浪媒体与政府事业部总监于琪:
挖掘深度本地新闻 戳中用户的内心
新浪微博诞生至今已有6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不可替代的公共信息平台,日活跃用户达一个亿,特别是在有重大热点事件的时候,新浪微博的活跃度惊人。其用户具有年轻化、白领化特点,政务微博已成为重要的沟通交流平台。于琪在演讲中,首先举了本月25日习总书记通过军报微博向解放军官兵致新年贺词的例子,说明微博的价值已得到管理层的认可,学习了解如何去用微博。
根据舆情的新变化,微博已经成为突发事件的稳定器、正面内容的聚合器和公益行动的催化剂。谈到媒体在微博中的价值,于琪称,很多人可以利用微博发消息,而媒体可以发新闻。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媒体在做微博时,应学会如何戳中用户的内心,能跟用户站在一起,第一时间去挖掘深度的、独家的本地新闻,而不是更多地去转载其他媒体已经转载过多次的内容。除此之外,还要有人性,跟用户做朋友,像给朋友发信息一样发送内容。
【链接】
打造厦门特色理论传播新样本
“理论在线”微信公众号上线
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厦门网承办的“理论在线”微信公众号也于昨日论坛现场正式上线。它的出现,不仅为我市理论宣传和学习提供了新的阵地,也为打造厦门特色理论传播提供了新样本。
早在10年前,厦门市委宣传部就在厦门网上开辟了“理论在线”频道。现在,我们只要动动手指,在微信查找公众号中输入“理论在线”,即可搜索到这个新兴的公众号。它的页面下方有“学习参考”、“理论热点”、“微互动”三个菜单可以为用户提供跟踪理论热点,阐释理论难点,提升理论自觉,专注理论学习交流,搭建全新移动端理论工作的传播平台。主办方告诉记者,理论在意识形态方面不能落伍,有了“理论在线”公众号,理论的学习不仅更时代化、大众化,更让“高大上”的理论变得具有亲和性和社交性。
据悉,“理论在线”公众号计划一周推送五期,内容除了中央重大理论告知外,更偏向于厦门本地理论决策的解读,让大家更方便了解最新的理论动态。公众号中“理论微课堂”的设置为了加强和用户的互动,推送的内容也多以图片、视频这些大家感兴趣的形式呈现。用户可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提问,提出的问题均会在一个工作日内给出答复。今后它还将面向公众征稿,努力打造具有厦门特色的理论传播新样本。(文/记者 郭睿 王玉婷 图/记者 张奇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市“一张床”政策吸引力强 追梦大学生2025-01-0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