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闽南网讯在遥远的南极,一位勇敢的厦门女性跪在冰天雪地间,张开双手,似乎向世界高喊“南极,我来了”。
历经163天的航程,4月8日,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凯旋。考察队中,有一名女性引人关注,她是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教授刘静雯。
昨日下午,在集美大学,这位勇敢的女教授讲述了她的南极冰封雪事。
回忆:18个极昼 失眠时吃安眠药
虽然归来才第4天,但刘静雯精神抖擞,“很锻炼人,我更有精神了!”
此次考察队中只有6名女性,这是刘静雯第一次出海。为了适应考察期间的船上生活,她在出发前做了大量安全培训,“虽然南极干燥,病菌不容易生长,但是人的免疫系统也处于冬眠状态,很多人还是会感冒、咳嗽,所以要尽力提高身体免疫力”。
到了南极,干燥的气候一度让科考队员们很受罪,“洗好的衣服晾在房间,两三个小时就干了。在这样干燥的环境下,很多队员的身上就会长疹子”。
在中山站,他们经历了一段痛苦的适应期。“在中山站的18天里,都是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除了看手表,否则根本就不知道时间了。大家也都要调时差,刚开始每个人都失眠,只能靠吃安眠药”。
“我开始也不适应,头晕、呕吐,不过后面就好了。有的人一直不适应,整个过程都在打点滴。”说到自己的适应能力,刘静雯有点自豪。
欣慰:有望从南大洋分离到首个真核藻类病毒
据刘静雯介绍,此次她负责“南大洋微生物资源调查及生态功能”的研究,取得比较圆满的结果。
刘教授说,“我们首次从南大洋病毒超滤浓缩液中,获得能感染并裂解一株纯系球石藻株的病毒裂解液,将该裂解液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的病毒分离纯化和鉴定。这有望成为我国首次在南大洋分离到的第一个真核藻类病毒,也为进一步开展球石藻及其特异性裂解病毒在极地及全球碳、硫循环和气候变化中的重要贡献奠定了基础”。
危险:队员差点掉海里 每次出去都祈祷
短期内要完成多项工作,经常的连续作业让刘静雯疲惫不堪,“有时不管风浪多大,只要条件允许都要工作。有时候连续24小时,甚至是48小时没有睡觉。到最后,连上厕所都睡着了”。
面对恶劣的环境、艰辛的工作,作为女性,刘静雯也享受到了一些优待——在冰天雪地里卸货,强烈的紫外线常会灼烧人的面孔,因此女队员只做一些帮厨、搞卫生等后勤的小事,艰苦的具体工作都是由男队员来负责,“虽然有防晒霜,但那不管用,说要用面罩,但是干活太不方便了,也常没用。最后,脸都是脱掉黑黑的一层皮”。
科考工作很艰辛,但是时刻存在的危险,也同样让刘静雯感到后怕。“任何计划,在南极都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在中山站时,有一次3个队员骑着摩托车出去探路,出去的时候还是阳光灿烂,后来刮起大风暴雪,因为没有带GPS,找不到考察船的位置,他们被困住了24个小时,脚都冻僵。当时,如果他们再继续往前走200米,就会直接掉海里,“在那种气候环境下,危险时刻存在,每一次出去都祈祷能安全回来”。
□背景资料
2012年4月8日,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顺利完成各项考察任务,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凯旋。此次科考活动总航程28000余海里,科考队在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共执行了31项科学考察项目及16项工程建设和后勤保障任务。其中,在深冰新项目、天文领域都实现了重大的突破,并完成首次南极半岛的专项调查。不仅如此,科考队还在昆仑站,顺利完成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南极巡天望远镜的的安装。(本网记者 陈挺 林秋燕 通讯员 振星 田圆 丽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两艘新艇列编厦门边检总站2025-01-11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