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父母总想按自己的思想、意愿去塑造孩子,但往往吃力不讨好。在父母眼里,孩子“任性”、“不听话”;在孩子看来,父母“难缠”,是“控制狂”。
在教育孩子方面,到底应该掌握什么样的度,既能让孩子理解、接受,又不会令父母焦虑、急躁?
讲述
妈妈变得越来越“难缠”了
小琴(化名,初二女生)
妈妈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思想开明,为人低调,在大家眼里,她是那种知书达理的人。在生活上,她无微不至地关心我。印象里,她对我的教育很重视,但绝不“霸权”。比如,小学二年级虽然她很希望我学小提琴,但是因为我不乐意,她也就没有过多勉强,最终让我选择了我喜欢的绘画。
一直认为自己和妈妈的沟通没有问题,也以为妈妈会始终一致,给我成长的自由空间。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来的妈妈让人有些难以接受了——她对我的“控制”越来越多,而且,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她都变得爱数落我,内容不外是说我“越大越任性、越不听话了”,“对学习越来越不认真了,心都变野了……”
妈妈太不客观了,我想说我快成“冤大头”了!其实,我从小成绩都不错,小学六年在学校学习表现一直名列上游,纵然上了这所口碑不错的初中,我的学习和表现也还保持着良好状况,老师们的首肯就是证明,我想妈妈嘴里没有说,但她心里也是明白的,可是,给我感觉是对此她好像熟视无睹。
最近一次数学考试,我只考了第五名(平时我多数保持班上第一或前二),因此,那天我自己心里也有点失落。看到成绩,妈妈竟然冷冷地说了一句:“你要是考了第一名,太阳就从西边出来了!”这还是我亲妈吗?之前我考第一名的时候她忘了吗?也许她是想以此来激励我,她害怕我在明年激烈的中考中落败,但这样的方式让我有点难以接受。
除了学校的学习,妈妈也不主张我看太多的课外书,她担心我耽误学校的功课。上周末,两个同学到家里来邀我一起去图书馆时,竟然也受到了她的阻挠,她的理由是,“很多人去那里是为了抄作业,说闲话……”愣是不让我上图书馆,妈妈现在变得总想控制我。
面对越来越“难缠”的妈妈,我该怎么办?
点评
青春期孩子反感被“控制”
陆豪(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教师)
从讲述来看,小琴正面临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对于一个初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心理日趋成熟,独立意向、主体意识也越来越强烈,这样的孩子,他们的内心已经不把自己当“小孩子”了。他们强烈地希望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父母紧盯式的教育方式越来越反感,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的教育方式发生改变,如果父母仍旧像过去一样事事管束孩子的话,那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将越来越不可调和。
的确,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亲子关系必然会发生各种矛盾,特别是有些父母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的影响,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时候还会有些不切实际的期望,比如文中的小琴已经考到班级第五名了,做妈妈的,还是不满意,非要孩子考第一名,这就是一种过分的期望和过高的要求,必然导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立。而每次对立的结局就是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面临一次次新的调整,父母与子女之间隔阂也越来越深。
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这样的做法,容易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也许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的做法能够让孩子接受,但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就可能招来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和抵触。一方面,父母会越来越觉得孩子“任性”、“不听话”,而另一方面,作为孩子来说,父母的过多管束,就像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一样,让自己非常难受。他们有想法,得不到实现,有做法,得不到支持,就会觉得父母“难缠”,甚至觉得父母是“控制狂”。
建议
与其讲大道理不如做贴心事
陆豪老师认为,作为孩子,要理解父母;而作为父母,要教育得法——
1.父母要学会“放手”,放弃什么都要“管一管”的念头。抛开不切实际的期望,给孩子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家长只要把控“大方向”,至于生活中的小事情,就不要过分管束孩子,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比如文中提到的孩子要上图书馆读书,家长就先入为主地加以反对,而且反对的理由很难让孩子信服,由此容易激化双方矛盾。
2.父母要保持平和心态,理性对待孩子。当孩子与自己发生矛盾时,多换位思考,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要努力将身段“放平”,不要“居高临下”地对待孩子,相反,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客观公正地与孩子讨论问题。当父母以和蔼可亲、尊重信任的态度对待孩子时,孩子必然更容易沟通和交流,也不会选择对抗和对立的态度。
3.父母可选择专门时间,和孩子单独相处。尽量每天和孩子都有单独相处的“专门时间”,在这个时间里,面对面地与孩子讨论成长中所遇到的问题,并用积极的态度来解决问题。亲子沟通,身教重于言教,与其讲“大道理”说服孩子,不如做“贴心事”赢得孩子的信任。
青春期孩子的防御性心理很强烈,无论多有道理的话他们都会当作耳边风,如果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再多的“教训”,再“正确的道理”都是枉然。面对青春期的孩子,要让他们在体验中成长,哪怕遇到坎坷和挫折,也一定不要“包办代替”。要知道,雄鹰之所以能够翱翔于蓝天,来源于悬崖边上最初的“一跃”。(海峡导报记者魏文/文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厦门最大安商房配套电力工程送电 满足50002024-12-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