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瓦制作工艺指陈嘉庚先生在上世纪50年代修建厦门大学、集美学村校舍时,以闽南红壤为原料,融合中国传统特点与西方水泥瓦工艺优点而发明的一种民间制瓦技艺。用此制瓦技艺制造的瓦片,其特点是色彩橙红鲜亮,闽南特色浓郁,成本低廉,坚固耐用。
嘉庚瓦的由来
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秉承民族复兴必始于教育的理念,举其家族之力,在厦门岛和集美投资建设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村,亲自择址,精心规划,既注重成本核算,又确保建设品质。校园融合闽南地方建筑特色、中国传统建筑精华和欧亚建筑优点,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现代教育理念和世界发展潮流。
瓦窑内尚存的“嘉庚瓦”瓦片
当年在建设校舍屋顶选用屋瓦时,考虑到闽南传统瓦片质量较差,难以担当百年大计,而用水泥瓦又受到当时水泥依靠进口、建设成本昂贵的局限,在此情况下,嘉庚先生将中国传统的仰合平板瓦改成可以挂搭的类似于西方水泥瓦的大片型改良瓦,而制瓦原料则取材于闽南当地的红色壤土。试制成功后,嘉庚先生就亲自选点在海澄县(今属龙海市)征用lO亩土地用于建砖瓦厂,专门烧制供学校使用的这种土制平板瓦,这就是今天闻名的“嘉庚瓦”。
嘉庚瓦窑址的选择
生产改良瓦的砖瓦厂就设在海澄县(今龙海市)九龙江边的平宁村严溪头一带,统称集美砖瓦厂,1952年改称厦美公司。九龙江畔的榜山镇平宁村严溪头瓦窑和对岸的沙洲砖厂就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美公司下辖的两个厂,专门负责集美学校及厦门大学扩建时所需砖瓦的生产、运输与管理。砖瓦烧好以后,就通过水路运输到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
生产“嘉庚瓦”的严溪头瓦窑侧面照片
生产“嘉庚瓦”的现存窑址龙海市严溪头瓦窑正面照片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严溪头瓦厂还在生产“嘉庚瓦”,集美和厦大还不时定制这种“嘉庚瓦”。所不同的是,生产的工艺由当时的全手工变成了自动化,原来的烧制器具就闲置下来。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新型的S瓦,“嘉庚瓦”才淡出建材市场。
为什么要把生产“嘉庚瓦”的窑址选在九龙江边的平宁村严溪头这一带呢?
一是这里的土质特别适用于烧瓦。榜山镇地处九龙江入海口,水质咸淡适中,由这样的水质滋养的泥土烧出来的瓦不起潮、不易碎,坚固耐用。瓦窑取土处叫观音山,位于九龙江畔,与严溪头相距5公里。
二是严溪头地处九龙江畔,水运交通十分便捷,算好水时,船只提前一天从厦门来到瓦窑的专用码头,当晚出窑、装船,第二天一早驶出,不久就到厦门了。
三是榜山这一带许多家族世世代代都以烧瓦为生,能工巧匠不少,可集中起来做大批量生产,既解决了集美学村和厦大的建筑用瓦,又拓宽了榜山当地窑师、瓦工的活路。
嘉庚瓦制作工艺的主要特征
“嘉庚瓦”以闽南红壤为原料烧制而成,采用从国外进口的铜制模具和压模机,依靠手工操作,通过原料加工、压印瓦坯、自然风干、修边入窖、加热煅烧等过程,烧制出类似西方水泥瓦的红色瓦片。
制作“嘉庚瓦”专用的工具“木格子
瓦窑入口处安有“火神”神位
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产“嘉庚瓦”的印模机(今藏集美校委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购进电动机械的印瓦机
当年生产“嘉庚瓦”的印瓦铜模具,上雕有“嘉庚瓦”三字
用此工艺制成的瓦片具有美观耐用、散热透气性强。用此瓦片覆盖在嘉庚式建筑的人字形屋顶,与启承转合的传统规划、出砖入石的建筑主体,形成了中国气派与西洋气息兼具的建筑群落,鹤立于城市里、村落旁或大海边,蓝天、白云、碧海、绿树与橙色屋顶交相辉映,秀美出众。世人誉为“穿西装,戴斗笠”的“嘉庚建筑”,被列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资料来源:闽南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