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下里,曾静萍代表说话慢,柔声细语的,无半点层峦叠嶂,像极了隐在幕后梨园戏的箫弦,悠悠然响起,又“啪”的一声,急急落回心里,顿觉一片天高云阔,风语如歌。
这又好似她高歌猛进的艺术路,两度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一个有着800余年历史剧种的传承人,梨园戏唯剩的剧团的团长,几出折服外国人的戏——“四月来篮球比分直播:吧,看看帕特里科·索梅尔与他的法国同行演梨园戏。”轻描淡写,眼里却闪动着火:索梅尔移植了梨园戏《董生与李氏》。届时,“古今中外”的艺术将融汇于同一舞台,“这将会是怎样的景象呀!”
这些年,国外演出好评如潮,曾静萍更坚信梨园戏的价值,更贴近八百年不辍的梨园魂。“越是纯粹的,有灵魂的,越让人痴迷。戏无中外,只有好坏。”为着一个“好”字,为着艺术上自信自立的“人”,她在舞台上耗尽心血。
舞台上,曾静萍更慢,一手一足,一句一腔,一招一式,细腻而严谨,似梨园戏里的压脚鼓,高低快慢,章法井然。敲击间,连缀成戏,余味无穷。
这又仿佛她高低行止的人生道。鼓声点点,情节紧密时,她如上阵的将军,建起剧团新戏楼,带着同行走南闯北,进课堂讲座,越洋巡演,好不容易为梨园戏赢得十分名,心头却隐有万种忧,像敲边鼓一样,一声声砸得人心疼——“1999年,我接任团长时,老团长告诉我,梨园戏最重要的不在市场,在传承。一场演出,常常是五六代演员同台,团里编制100多个,却有200多个职员。老艺术家退休了,心还没退,还想着把艺术传下去,年轻人可别辜负了。”正是梨园戏最好时,愁的是:人浮,心不静。
“得先播下种子,有兴趣乃至有感情,进而痴迷,迷恋成自觉,那就好办了。”作为人大代表的曾静萍一直呼吁,传承传统艺术要从娃娃抓起。
鼓声渐歇,箫弦声再度响起。这个自认为幸运的艺术家,此时正想着下一桩幸运事。(记者吴晓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