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篮球比分直播:承天寺“鳖王”,昨天终于现身了!这只百余斤重的“鳖王”,身形庞大,从昨天上午开始,引来了一拨又一拨的围观者。多名知情人介绍,这只“鳖王”的学名应叫鼋(注音:yuán)。
鼋,是世界濒危保护物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估计全国鼋的总数在200只以下。据介绍,鼋最有名的一次出镜是在《西游记》中: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路过通天河,被八百里河水阻隔,正犯难时,一只大鼋浮水作舟,驮着师徒四人和白马过河。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承天寺,在寺内放生池边的树荫下,由帆布围起来的一个临时水池成了巨鼋临时的栖身之所,与巨鼋共同待在水池中的,还有十多条1米多长的鲶鱼和一些小乌龟
巨鼋将头潜入水底,但露出水面的巨大身形轮廓仍然清晰可见,目测巨鼋的身长至少有一米,宽也有六十厘米,体形巨大,头部粗细程度足有两个拳头大小。用手触碰鼋的背部,软软的还有褶皱。水池内的乌龟,显得格外瘦小,不时淘气地爬到巨鼋的背上玩耍。
“前天下午在清淤的时候有看到,一下子它又钻进淤泥中。早上工人又尝试着找了找,要放弃的时候踩到背了,几个人一起努力把它抬了起来。”参与清淤工作的萧师傅告诉记者,此次清淤从5天前就开始了,抽水就花了两天时间。大家都知道放生池里有一只“鳖王”,担心会伤到它,工人只能在池子里一点点地摸索,终于把它找到了。“四个人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这只巨鼋抬到岸边。”萧师傅说,巨鼋至少重一百斤。
萧师傅介绍,篮球比分直播:承天寺的放生池上一次清淤,是在2008年前后,当时也是他将这只巨鼋抬上岸的。池子里还有好几只体型较大的鳖,但是都没有这只“鳖王”大。 “爱听经”巨鼋安住放生池二十余载
篮球比分直播:承天寺监院上锤法师介绍,上一次清淤时,给这只鼋称过体重,当时有98斤重。至于这只鼋有多少岁,那就无从查起了。据说,鼋是20多年前信徒送到这里来放生的,送来时个头已经不小了。
时常在放生池附近活动的市民介绍,这只巨鼋平时很少浮出水面,晚上偶尔会发出很奇怪的叫声。但是鼋很通人性,有时候听到寺内的师父们在诵经,它竟然会把头探出水面,朝向正殿的方向,好像在聆听诵经。
2015年4月,早报曾报道过承天寺放生池中发现一只老鳖被卡死在放生池的石缝中。被打捞上来的老鳖经过称重,约30斤重。当时,很多人担心被卡死的会不会就是“鳖王”,最后确认不是。
据介绍,放生池的清淤工作还需一段时间,待到清淤工作结束,巨鼋就可以回到放生池中了。
承天寺呼吁:市民应理性放生
上锤法师介绍,最近,放生池内的水质越发浑浊,且池里的生物经常死亡,所以决定对放生池进行全面清淤。放生池水质变差有多方面原因,但市民不科学放生是主要原因。
“不少市民没有科学放生,而是迷信放生。”上锤法师说,每天都有市民来放生池内放生,但是,市民在放生时并没有考虑放生池的环境是否适合所放生的生物生存,就随意将其放入池内,特别是诸如巴西龟等入侵物种,也随便往放生池里放,实际上给整个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有的连鸡、鸭、兔子都送到寺里来放生。”上锤法师介绍,放生池里的鱼很容易就爆满,寺里每隔几个月,都得请人打捞出一部分,送到外面去放生。
“虽然池边立了相关的警示标语,但起到的效果并不大。”上锤法师希望,来寺庙的市民可以理性、科学地放生,佛教认为放生是种积德的行为,但是要正确地去理解放生,共同维护放生池的环境。
■相关链接
鼋(读音:[yuán]学名:Pelochelys),俗名“沙鳖”、“蓝团鱼”,是鼋属动物下三个物种中的一种,也是鳖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一种,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由于过度捕杀,已经极度濒危,属于世界濒危保护动物(CITES附录Ⅱ级)和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鼋的特征为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受袭击时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肉食性,以蠕虫、螺类、虾及小鱼等为食,亦食植物的茎叶。主要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淡水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体长为80-120厘米,体重50-100千克,最大的超过100千克。外形和常见的中华鳖很相似,浑身都是柔软的皮肤,没有龟类那样的角质盾片,背、腹两面由骨板包着,左右两侧连接起来,形成一副特别的“铠甲”。(东南早报记者 傅恒 林加华 吴嘉晓 王柏峰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