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土楼群位于福建漳州市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由“土楼之王”二宜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南阳楼、“宜居典范”东阳楼三座土楼和周边的玄天阁、嘉应庙、慈西庵、茶香街等景点组成,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座土楼都是由蒋氏家族所建,他们依据山形地势,建成方圆不同的楼宇,冠以蜈蚣吐珠(二宜楼),狮子踢球(南阳楼),狮子踏印(东阳楼)的雅号,选址、造型、格局处处体现“天人合一”,神形兼备,不愧为堪舆风水的经典之作。
二宜楼
二宜楼文化展示点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地处华安县东北部。距华安县城27公里,全镇土地总面积140.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16.1万亩,耕地1.7万亩,林地13万亩。行政村13个,总人口2.9万人,镇区人口1.3万人。
二宜楼文化展示点,位于华安县仙都镇,仙都历史悠久、传统优良,世界文化遗产“二宜楼”闻名遐迩。仙都镇地处华安县东北部,平均海拔330米,东暖夏凉,素有“闽南茶乡”之称,现有人口2.9万人,以汉族为主,杂居少数高山族,有旅居国外华侨和港澳同胞1.5万人,是球探体育比分:商业重镇,漳州市重点(卫星)城镇和首个“贷款信用镇”。
华安县大地土楼群由华安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组成华安大地土楼群,该土楼群是福建土楼的典型代表:选址考究,布局合理,建筑风格古朴粗犷,形式优美奇特,功能齐全实用,它与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中国历史上“天人合一”的传统理念和世界上稀有的一种独特的建筑价值。2008年7月,福建(华安)土楼作为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该土楼群特别是二宜楼,保存完好,设计科学,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二宜楼是一座单元式圆楼,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大;二是墙厚;三是单元式设计;四是兼有内通廊式圆楼的特点;五是设有隐通廊;六是每个单元的底层都设有一个传声洞,这个传声洞是“之”字形,声音可以传入,而箭却射不进去;七是二宜楼设有暗道;八是厅堂的木雕、石雕、彩绘非常精美。这里又有福建土楼申报“世遗”唯一的展示场所——福建土楼博物馆,展示福建土楼历史和文化,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丰富的土楼知识。
南阳楼
南阳楼位于二宜楼东南侧,相距约150米。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比二宜楼迟建47年,系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蒋经帮所建。因为以二宜楼为蓝本,所以二宜楼建筑设计方面的优点特点都被吸收,让他成为二宜楼的缩影,其木雕、石刻用材方面较之二宜楼更胜一筹。南阳楼坐东南朝西北,占地3100平方米,设4个单元,每个单元均为7开间,共有房间96间。南阳楼是福建圆形土楼中最讲究楼外周边景观环境的土楼,也是在福建土楼中唯一利用外景和人为建设外景互动的楼,之所以能把福建土楼博物馆设立于此也是她的唯一无楼可比性所在。它不但门前有青山绿水的远景和日月辉映的中景,而且楼后有依山而建的后花园,楼内设计亦极其讲究唯美与舒适。
东阳楼
东阳楼与南阳楼阴阳相济,共成“天圆地方”之意,位于南阳楼西侧,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系二宜楼建造者蒋士熊之孙太学士蒋宗杞创建。它是一座巨型的生土方楼,背靠狮子山,意含“狮子踏印”。它坐西北朝东南,占地2200平方米。整个建筑呈前低后高,等级分明,为内通廊式结构。门墙由十分坚固的细磨花岗岩砌成,主楼有住房36间,厅4个,两翼各建护厝平房共15间,(左八间)为厨房和餐厅,每间使用面积已达15平方米。两边护厝各开前后门,前门与大门并列成三门,后门通向厕所。二条横向通廊将上厅下厅和厢房分隔,横廊两端开小门通向厨房餐厅,已较好地解决了蒸炒和炊烟对住房的干扰。东阳楼房间横向偏窄,厢房2.5米正间仅2.8米,深度也不一,有的5.9米有的4.5米,但无压抑感,因为房子层高达3.8米。由于楼层较高,楼内使用了二节曲梯,二层住房的窗户宽度达1米×0.6米,护以木棂,墙上不见枪眼,这是东阳楼与其他土楼最大的不同。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他们的建筑思想不再围绕着防御,而追求厅大,厨房大,卫生间大、住房小的“三大一小”的居住舒适性,这在一百年前的华安山区出现,在山区的民居建筑史上可算是一次革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什么是浮粿?闽南美食浮果要如何制作?(图2014-07-2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