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埭和子英(岑兜)两个村庄,至今仍流传着“金埭头 ,银岑兜”的说法。据说,早期两个村的村民漂洋过海谋生,给村里带来了财富,这两个村子也因华侨而远近闻名。
华侨参与捐建的金埭村隘门
“过屋无不闻银声”的 金埭村
金埭,又称“埭头”。位于永宁南隅。东临外高,北邻永宁,南与梅林、港边交界。因深沪湾海水环绕梅林半岛,港道潆回,涨潮似海,古时候商船可驶入永宁南门装卸货物。后因淤泥湮没,年久失浚,成为冲积区,久而久之,村民称之为“海埭”。而金埭位居海埭之首,故称“埭头”。明末清初,乡民受战乱祸害,官逼匪殃,纷纷跨海往南洋谋生,以求其生计。
据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修的《金埭黄氏家谱》载:“十一世,潮光,字君辉,承阶公之次子,生于康熙壬午年(1702)九月初八。配车宫蔡氏。……按:君辉兄弟幼失怙,家徒四壁。比长客游海外。昆季拮据,经营家计以半。卒能自立,构居祖里。”由此可见,金埭村在康熙年间已有村民出国谋生。
早期,华侨有牵亲带友出洋谋生的习惯,金埭华侨也不例外。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至嘉庆、道光初年,金埭村旅居菲律宾的华侨富裕程度已是令人瞩目。《金埭黄氏家谱》又载:“十四世,泉奥公,字以妙,号清衍,系渊抛公次子,生于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十月十三日……君少年往岷,命运多舛,稍遇亨通。……同心经营,掖族中子弟,各有生理职业。列肆(开设店铺)在岷大桥头,十其九,一时群称之为‘黄家街’。”即,黄泉奥少年前往菲律宾,历经坎坷挫折,后来事业顺利,并扶持同族兄弟,让兄弟都有自己的事业,在岷大桥头的十家店面有九家是黄氏族人开设,一时被称为“黄家街”。
黄念忆建造的三座古厝
对华侨文化颇有研究的李天锡向记者介绍说,至光绪三年(1877),该村黄当邦为购买华侨义山捐款170圆。19世纪后期,该村黄当鉴的土产商行、刘甚竹的柴寮(木材厂)在菲律宾做得风生水起,后有黄念忆创办黄联兴铁业有限公司享誉海内外,被称为“铁业大王”。还有四正电器商行等工厂、商行、企业30多家。据金埭村民介绍,黄念忆“起大厝”时,白银是用船从吕宋运来的,并雇人用大篮子挑。有一次黄当鉴返乡时,即随身携带白银就有9万圆(其时每千圆为一担,需90人次方可挑完)。
据称,金埭村还流传着昔日“过屋无不闻银声”的说法,可见其时金埭村民的富裕程度。因此,埭头乡被称为“金埭头”,并延续至今。
子英村一号路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年底医保卡里的钱会清零?真相来了→2024-12-30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