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龛作为供奉佛像、神位的小阁子,不仅常见于宫庙中,在闽南地区许多居民家中都有摆放。其传统木雕工艺的使用和建筑元素的微缩手法,又使得佛龛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近日,记者来到宝盖镇塘头村木匠师傅王爱镖家里,近距离了解佛龛制作工艺。
“佛龛形式多样,有宫殿式龛、楼阁式龛、亭式龛和各式塔龛等。在闽南地区常见的有楼阁式龛和亭式龛。”王师傅介绍道,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供奉佛像的多少,民众选择的佛龛尺寸也不一,大到等身高的“巨型”龛,小到书本面积的“迷你”龛。而王师傅面前正在制作的是一款“巨型”佛龛,只见佛龛有屋顶、斗拱、柱身,雕梁画栋、细节讲究,俨然一座微型古建筑,“在古代,屋顶的式样、装饰物走兽的数量以及斗拱、纹样等,都有严格规定,体现森严的等级制度。现代佛龛打破这种禁忌,大量采用飞龙木雕,更加讲究观赏性。”王师傅在家专门开辟了两处工作场所,一楼一间小房间专门用来切割打磨所需木板,二楼则用来雕刻、喷漆佛龛。“我一般先设计好图纸,大致拼接好造型后,就让雕刻师雕出样式,最后才是喷漆阶段。像这么大型的佛龛制作完工也要两个月时间。”王师傅介绍说。
今年66岁的王师傅从事木工职业近50年,起初是造船技师,后来又从事闽南传统家具制作,如眠床、门窗等,随着机械造船技艺的发展和现代家具的冲击,耗时又费工的手工方式逐渐受到冷落,于是王师傅凭借自己的木工底子又投入到宫庙建筑佛具用品中,这一做又是20几年,期间也招收过几名徒弟,但都承受不住木工繁琐、枯燥的工作纷纷转行。“我就是喜欢做点手工活,只要闽南人的佛教信仰不会丢失,佛龛制作就不会过时。”王师傅感慨,从事的工种类型虽然有了改变,但对木工技艺的热爱本质是不变的。当信众们叩首佛像祈求平安时,也请别忘了凝结木工艺人们心血的佛龛和老匠人对传统手工艺的坚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珍稀 “访客” 西黄鹡鸰现身 篮球比分直播:鸟类家族2025-04-11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