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2月24日讯 一块竖碑,一座钟楼,见证了石狮改革开放前的沧桑。
一个叫万岁脚,一个是钟楼脚,都因城市发展,在上世纪被拆了。虽然短暂停留,却成为石狮人口口相传的地名。
万岁脚地处石狮闹区,连接九二路和群英路,1958年竖碑初成,1985年因城市道路改造需要被拆除。如今,钟楼脚依然连着糖房街、大仑街等石狮老街、老商铺,却没了往日的繁荣;而道路交叉口那座白色的洋式钟楼,也早在历史发展中化作尘埃,还有多少人记得它曾经的模样?
如果您也有关于地名的故事,欢迎投稿至邮箱1501629725@,也可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或关注微信“花巷”,与我们来聊一聊。
1967年的钟楼(资料图)
如今的老街,已没了往日的繁华
钟楼附近, 曾经的租书小铺
口述人:陈先生,钟楼附近居民
石狮的商业在新中国成立前就比较繁荣,商人络绎不绝,特别是大仑街、糖房街、卖鱼街、上帝街一带,在石狮商业圈内小有名气。1947年,石狮工商界为方便往来商客查看时间,在几条街的交叉口,建了一座高约6米、顶部呈尖状、中间四方、正面有大时钟、底部四根方形柱子的钟楼。
14岁那年,因家里穷,我辍学了。当时钟楼脚有个书铺,出租连环画跟口袋书,我就去帮老板看铺子。每天坐店门外,一个书架、一个箱子,摆几把凳子,新书放书架上,旧书装箱子里。一本书的租金为一毛,我一天的工资是一块钱。当时来看书的人还挺多,有小孩也有大人,小孩一般会坐凳子上,大人交完租金就把书带走了。这样过了四五年,后来家家户户忙于温饱问题,再没人来看书,书铺开不下去,我不得不重新找活干。钟楼脚也逐渐萧条了。
改革开放后,许多私人店铺又陆续开张,钟楼脚才又慢慢繁华起来。
万岁脚处 那差5分钱的车费
口述人:蔡先生,退休干部
蔡先生
那时候万岁脚是石狮镇的入口,也是交通要道的三角地段。上世纪50年代,那块竖碑用泥土抹过,上面写了一些时代性的标语。夏天很多人去那里乘凉,平时大家要碰头,也会相约到“万岁碑”脚下,“叫着叫着,就成了‘万岁脚’”。
那时,石狮车站就在万岁脚附近,进站买往篮球比分直播:的票,每张是6毛5分。因排队费时,我们就在万岁脚处等车,手一拦,司机都会停,而且车费只要6毛钱。还有篮球比分直播:到金井的班车,本来没在石狮停靠,但要到石狮的乘客都会喊:“我在前面万岁脚下车!”久了,万岁脚也成了石狮的标志。
当年,万岁脚还算石狮郊外,四周都是田地,后来回石狮的华侨越来越多,公社就用石板在万岁脚边上搭建了一个类似市场的地方,供华侨做买卖。大概到了上世纪60年代,华侨们在那边建了新村,10多座都是洋式庭院,很漂亮。后来我去参军,退伍后分配到晋江县委工作,此时万岁脚的竖碑已经被拆了,道路也改建了几次。
如今,万岁脚处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但想想以前的事,还是很怀念的。
百年老店, 见证钟楼繁华过往
口述人:王先生,春饼店老板
王先生
我们家族在糖房街经营春饼店已有百年了,从祖父那辈到我儿子已是四代。从小我就在钟楼脚边长大,10多岁时便跟随父亲看店做生意。记忆中,钟楼脚这一带非常热闹,每天早上6点市场里人就很多了,一直到傍晚6点多,才会有一些店面关门。
当时春饼店生意非常好,经常天还没亮,门口就有很多顾客在排队。而每天下午3点多,整条街上都是卖鱼的摊贩,人们也习惯在这个时候到这里来挑鱼。
而记忆最深的还是每天下午的一场固定篮球赛,由本村篮球队跟外面队伍比赛,每场观众都几乎爆满。篮球场就在现在的城隍庙附近。那时为了看球赛,很多店面甚至会提前关门,而我则让父亲来看店,自己跑去看球。
随着钟楼一带人流越来越大,加上路本就不宽,很多独轮车、板车,每次到钟楼都要拐弯,常常造成交通阻塞。再后来,钟楼就被拆了。现在,可能只有我们这辈人才会叫它钟楼脚吧,一些年轻人估计都不知道其因何得名。而那座钟楼,也只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海都记者 林永清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一对非遗花灯 一段海峡情缘2025-01-20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