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十五年前,一个人顶着“奥数天才”“北大学子”的头衔,那么十五年后的今天,他会在做些什么呢?在很多人的想象中,他可能会成为像李彦宏这样的科技巨头的CEO,或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再不济也是年入数百万的高级白领。但如果他的发展路径没有符合我们的预期,那么是否就意味着他“坠落”和“失败”了?
付云皓正面临这样的困扰,连日来一篇人物特稿将他推上风口浪尖。作为2002年和2003年两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的得主,付云皓是中国奥数界屈指可数的传奇人物。当时付云皓凭着竞赛成绩获得了升学便利——保送北大数学系。然而“好运并不常伴”,进入大学后的付云皓无法适应多学科的学习,最终因为物理挂科而无法毕业。后来付云皓重新在广州大学就读,并获得博士学位,如今他在广州一所二本学校当起了数学老师。这篇特稿用“坠落”来形容付云皓的人生经历,采访者以“伤仲永”的口吻,定性着付云皓人生的“失败”。仿佛你是“奥数天才”“北大学子”,你就得活出他人眼中令人艳羡的人生,才不辜负自己的才智,才叫成功。
那么,究竟是付云皓“坠落”了,还是我们的评价体系出了问题?我们是根据怎样的标准,认为付云皓“坠落”了?
首要标准是,“金钱=成功”。不夸张地说,金钱正成为不少人衡量许多事物的标准,是好是坏、有用与否、有价值与否、美丑与否,完全取决于金钱的多寡。有媒体曾如是描述“中国式金钱观”:喜欢钱、能赚钱、爱攒钱。德国《世界报》引用了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马库斯·陶贝教授的话:“中国的实利主义气息异常浓厚,事业与成就首先是以金钱衡量。”《新周刊》出版了以“中国欲望榜”为题的网络调查报告,排在第一位的是“更多的钱”。自然地,不少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也以金钱为标准。拥有天才资质的付云皓,不是该年入百万千万,成为“人生赢家”吗?现在却只有不高的职称,拿着不高的工资,教着一群“二本师范生”,这不是“坠落”是什么?
甚至,我们还把金钱伦理化了,把一个人的品行用金钱量化了。一个人会赚钱,就会被看做上进、自律、有自制力、有合作精神、品行良好,相反,一个人对金钱不够执迷,就会被视为平庸、没有上进心、情商低、性格孤僻。在对付云皓的采访中,也处处暗示着他“除了会数学其他都低于正常水平”,所以才沦落到现在的境地。
如此狭隘的成功观,自然导致我们对平凡的人生充满鄙夷。每个人都“成功动机过剩”的人,“好像我们的智力不足以应对不追求成功的生活”,好像除了有钱和成功以外,其他的生活都不值得过了。的确,多数北大出来的学子拥有着世俗意义上更为光鲜亮丽的生活——我们也鼓励这样的追求,可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本就是普通人,他们不是李彦宏,买不起北京的房子,成不了科学家,也不可能年入百万;但他们依旧在认真地生活,勤恳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并拥有着自己的小幸福。世界之所以多元,社会之所以能够稳定运转,就在于所有人——无论你是北大学子还是普通人,都各尽其职,都在尽全力完成普通却依旧幸福的生活。
而恰恰是那些被狭隘成功观绑架的人,活得并不幸福。当你永远热衷于攀比,永远注目在少数“成功人士”的身上,你还有感受当下生活的能力吗?因此,付云皓在一篇回应中说,他不是“坠落”,而是在“脚踏实地”。你以为他“不成功”“不幸福”,其实他早就挣脱了关于成功的狭隘标准,不以世俗的标准来定义自己,并对于人生有着更广阔的超越性追求。“不幸福”的你,何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曾于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