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山东莱阳市的14岁“神童”最近火了,可火的方式却有点出人意料。莱阳第二实验中学与当地教育部门12月1日对外宣布,该校14岁的学生李向楠成功签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一时被捧为“神童”,得到众多媒体的关注。可“神童”的光环并没有持续太久,质疑声便纷至沓来,所获得的奖项、参加的很多活动被发现“查无实据”,最实锤的是,麻省理工学院向媒体否认了此事。质疑声中,莱阳教育部门承认,由于核实不严,导致发布失实消息。诸多细节的真相,仍待进一步厘清,但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的“神童”现象却引人深思。
6岁设计程序、8岁研发云计算平台、14岁签约“麻省理工学院”……如此成绩,不给个“神童”称号,简直对不起他所取得的成绩。可谁曾想,这一切都属于“不实消息”,而这样的“不实消息”又得到大范围的传播。事后我们发现,这些消息只要稍一留心都很容易进行证伪,却偏偏无人核实。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只要是“神童”的话题都能引起公众的极大兴趣,此事又有当地教育部门的“官宣”,一些网络媒体自然就不假思索地抢发新闻,甚至,一些自媒体为了吸粉,还不惜无中生有、添油加醋,把发现“神童”发酵成又一场网络狂欢。最终,在权威媒体的聚焦之下,“神童”露出了马脚,公众才发现上了当,大家的热情又被人无情地消费了一遍。
无疑,如果不是莱阳当地教育部门拿“神童”给自己脸上贴金,也就不会有虚假消息的出现;如果不是众多自媒体不加核实甚至添油加醋地转发,不实消息也不会传播如此之广;更进一步来说,如果不是深藏在公众心中的“神童”情结,这一事件也不会在社会上掀起那么大的波澜。在网络谣言频发的时代,层出不穷的“神童”,其实和“塑料紫菜”“小龙虾是虫”都是一个套路,既有对公众某种心理的迎合,更有一些机构的推波助澜。我们并不记恨“14岁的初中生李向楠”,一个孩子即使吹点牛皮,也不是多大的罪过;相反,我们担忧的是,这一事件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而真正让人们感到气愤的是,成年人在这场漏洞百出的“神童”狂欢中扮演的角色,以及隐藏在此背后的社会心理,对孩子们造成的伤害。
归根到底,对“神童”的迷醉,既是公众对于“神童”的非理性追捧,实质上,还是一种功利心泡沫的膨胀。一方面,我们愿意相信,“6岁编程、8岁研发云平台、14岁签约名校”,而不愿意去探究“神童”的存在是否合理。另一方面,我们也乐意制造并消费“神童”:学校通过制造“神童”来自我贴金;自媒体通过消费“神童”来炮制一篇篇的“10万+”;一些家长之所以愿意配合这一“消费行为”,也是希望靠神化孩子来为他的升学和就业铺平道路。可以说,靠“神童”争面子、靠“神童”挣资源的规则不变,造假恐怕终难禁绝。而要根除这一现象,既要从社会心理层面,培育理性的教育观,也需要相关部门釜底抽薪地整治这一现象,从源头上杜绝各方从中获益的可能性。
早慧的孩子常有,但孩子未来能取得的成就,并不取决于是不是个“神童”。宋代政治家、一代文豪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从名噪一时的“神童”到泯然众人,正是由于家人和社会的功利性做法,让天赋异禀的仲永失去成才的机会;何况,如果只是普通的孩子,我们更应该摒弃功利性的思维,才能让他真正健康成长成材。
一言以蔽之,如果人们更崇尚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成长与成功,那些功利的泡沫就会逐渐消失,制造并消费“神童”的行为也就不会再有。(郑运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