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中国无需模仿西方发展道路”
莫斯科卡内基中心主任 特列宁
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同样是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苏联的命运难免让世界向中国投来关注的目光。作为中国学研究学者,格拉奇科夫今年来到中国3次。他十分欣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的瞩目成绩。他评价说,中国选择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应坚持对革命理想、本国历史与价值观的忠诚信念”。格拉奇科夫把自己珍藏20多年的苏共党员证捐给中国以作纪念。
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正关注中国的发展,即使不是中国学的研究学者。阿洛扎娃认为,作为一个伟大民族的代表,中国“不需要选择模仿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
特列宁说:“中国可以更加谨慎、深刻地从苏联解体中吸取教训。”他建议说,要让经济改革在政治变革之前先行,让经济改革的成果为政治稳定发展提供保障。费多罗夫斯基认为,执政党只有更多地关注民众需求,才能更好巩固政权。
叶弗列缅科用“伟大”一词形容中国。他第一次到中国是苏联解体的前几个月,那时与中国的“相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说苏联那时已越来越深地陷入政治动荡中,那么中国则相反——它克服了政治不稳定的风险,在国际压力下坚定地迈出推进改革加快开放的重要步伐。”
让这位政治学博士颇为感慨的是,“1991年时,谁能想到1/4世纪后,世界秩序转型已不再由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导?由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能加速多极化世界的形成,而且可以重新确立欧亚和亚太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新格局。”【环球时报记者 吴焰 张晓东 林雪丹 曲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