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的农产品找到了稳定销路,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红色动能”。在永春县下洋镇,一场“村企联建”行动,让乡村与企业“双向奔赴”,结出了累累硕果。9月28日,下洋镇召开村企联建总结提升会,系统回顾了九个多月来的探索与实践,一幅“村企e家亲、携手促共富”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建搭台 从“牵线”到“连心”
“以前农产品销路一直是我们的心头事,通过村企联建,我们与迈贝特公司签订了农产品认购协议,企业对村里的农特产品进行兜底收购,村里的丝瓜、大米终于有了稳定销路。”曲斗村党总支书记温令全欣喜地说,自协议签订以来,已帮助村民销售丝瓜超1万斤,实实在在地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村企联建不仅助力村财和村民增收,也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福建仪电智能科技总经理王家旺深有体会,“今年2月,我们与下洋镇长汀村党支部开展联建活动,公司党支部正式揭牌。党建为企业注入了强大动能,今年我们新建了智能化生产线,1-8月产值已达1.25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党的组织优势正在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
福建仪电智能科技智能化生产线设备有序作业中
从解决一村一户的“急难愁盼”,到助推一个企业的跨越发展,这些喜人变化的背后,是下洋镇创新探索的“党建引领、商会搭台、村企联动、抱团发展”模式。自2024年12月下洋镇商会成立以来,下洋镇党委便全面启动村企联建工作。通过成立下洋镇商会党支部、设立村企联建联络点,为村与企的精准对接搭建了坚实平台。经过九个月的探索,全镇10个村实现联建活动“全覆盖”,累计开展活动20余场次,形成了“村村有项目、企企有贡献、次次有成效”的良好局面。
机制创新 从“输血”到“造血”
为了让村企联建走得更稳、更远,下洋镇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推动合作从初期的“输血式”帮扶,转向可持续的“造血式”共赢,探索出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夜幕降临时分,下洋镇商会一楼的“村企夜话”茶叙正酣。10余位企业家与村党组织书记围绕着一张动态资源地图热烈讨论,“溪塔村有一所闲置小学可改造成研学服务中心”“我们需要3名设备操作员”……这种“需求发布-资源匹配-项目生成”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已促成14场精准联谊活动,成功盘活3处闲置资产,其中溪塔村把旧供销社改造为共富工坊、把长溪小学打造成研学基地和露营基地,预计可带动村财增收20余万元。
下洋镇一隅
“镇里构建了‘党委统筹、专班推进、小组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总指挥,成立工作专班,每个村配备联络小组,确保了每个联建项目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形成了‘统筹-对接-落实’的闭环管理,这种层层压实责任的机制,确保了联建工作不走样、不变形。”下洋镇党委组织委员林伟斌介绍道,镇党委还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专班季度发布《共建指引》,村企小组实施“揭榜攻坚”。每个村聚焦1个主导产业,拓展订单农业、技术共享、研学基地等N种合作形态,通过资源置换、产业联营、股份合作、整村开发、公益反哺等多元形式,引导村企认领共建实事11件,累计投入资金达213万元。
政策护航 从“试点”到“样板”
扎实的机制创新,需要有力的政策保障来支撑。下洋镇不仅当好“联络员”,更做好“服务员”,用实打实的政策为联建“保驾护航”,努力将村企联建的“试点”探索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下洋样板”。
“我们出台了专门的激励政策,奖补撬动更大作为。”下洋镇党委组织委员林伟斌介绍,镇里设立了三档奖补资金,根据各村联建成效进行差异化奖励,树立“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有区别”的鲜明导向。今年已向8个成效显著的村发放奖补资金6.1万元,有效激励了各村主动作为、真抓实干,让共建成果真正惠及群众。
通过村企联建,村民实现增收
下洋镇还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一企一村一策”服务机制,成立由镇主要领导牵头的工作专班,主动靠前、定期走访,为企业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从项目审批、政策咨询到解决用工、用地等实际困难,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同时,积极为乡村对接资源、出谋划策,帮助村级理清发展思路,让村企双方都能安心、专心地投入到合作发展中。
下一步,下洋镇将继续健全机制,深化服务,搭建更多有益的交流平台,为村企联建提供更强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推动“村企e家亲”的发展图景走深走实,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林彩琼 尤家春 颜彩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全民健身迎国庆2025-09-28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