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刘氏家庙,图为导游向参访团讲解刘氏家风家训。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7月6日上午,第十一届海峡论坛·“泉台青年交流汇”台湾参访团一行200余人走进泉港土坑古民居、泉港山腰盐场、泉港城市规划展览馆,实地感受泉港文化生态及城市建设,增进两岸“三同”文化交流,融洽两岸民众感情。
聆听家风家训
在导游的带领下,参访团来到泉港后龙镇,依序参观了土坑村古民居建筑群。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土坑村尚存明清建筑二十七座,包含民居、祠堂、宫庙和书院等。
尽管天气有些闷热,但台湾同胞兴趣盎然。“以前这里旗杆石碑才三四座,现在增加了一半,那时我来的时候这里还没修整好,不错,不错,好地方啊。”在刘百万故居庭院,看着眼前一整排的旗杆青石,来自彰化县的台胞李文政老人啧啧称赞,他之前来过泉港几次,对当地的古建筑情有独钟,“老祖宗的智慧博大精深,一砖一瓦的设计和摆设都是有讲究的,好好保护下来,对于后人来说都是无形的财富。”
石板红砖、燕尾脊、卷棚屋顶、石雕木雕、木棉树……漫步于古街小巷,参访团穿梭在明清古厝之间,与历史对话,感受先辈智慧。特别是在刘氏家庙里,导游向参访团介绍了具有600余年历史的《螺北塗山刘氏家规》,让大家听了深有启迪。
“刚才导游老师讲解了刘氏家规里的‘尊高贤’‘端蒙教’就是告诫族人要尊敬老师,尊敬贤士,反映了当时的传统美德,对于现在同样适用,在台湾家庙也有类似家训,按照历史推断,都是从这边传过去。”苗栗县参访团成员邱俊闵说。
山腰盐场现场,参访团小成员们体验制盐工艺 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体验海盐文化
离开土坑村,参访团来到山腰盐场体验传统制盐工艺,感受本土特色海盐文化。追溯当地的产盐史,最早是清朝乾隆六十年,至今已有220多年历史。山腰海盐传统晒制技艺已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迎着夏日,盐场工作人员在制盐现场向参访团讲解海水制盐知识、滩场生产结构及工艺操作流程等。“制盐工艺主要由纳潮、制卤、结晶、扒收和归坨5个步骤完成,每一步工序都传承着古早盐工的智慧,大家可以在盐工的指导下,现场体现结晶步骤中的旋盐……”
听着讲解员娓娓道来,有些参访团小成员迫不及待地拿起身边的盐耙跟着盐工走入盐田体验旋盐。“台湾的传统制盐工艺基本用于农业旅游观光,像这里还作为手工工艺进行生产的已经很少见了。”有参访团成员说道。
参观泉港城市规划展览馆 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参观城市规划馆
体验完海盐文化,参访团驱车经过泉港中心城区锦绣广场,走进泉港文化中心参观泉港城市规划展览馆,感受泉港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展馆通过图片、多媒体影片及沙盘模型等形式的全方位展示,让参访团成员对泉港发展变迁以及未来的规划蓝图赞叹不已,感慨于大陆沿海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变。
从事茶文化产业的台湾同胞杨山虎先生表示,听展览馆讲解员介绍,泉港发展日新月异,大陆沿海城市建设也是走在世界前列,来这里参观取经,了解当地投资环境,带回台湾做参考。
短暂的交流、共同的话语,一天行程让台湾参访团对泉港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表示,两岸同胞心灵契合,以后要经常学习交流,致力开展文化教育、投资建设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本网记者 林杰 通讯员 刘泽阳)
参观土坑村刘百万故居庭院旗杆石。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参观土坑村古民居遗址 东南网记者 林杰 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