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调解矛盾纠纷、开展法治宣传、伸出法律援助之手……今后,这些司法行政事务在村居(社区)的司法行政工作室就能实现。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室推进会上得知,今年3月起,市司法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农村(社区)司法行政工作室试点工作,截至7月15日已建成214个。年底前,将全面完成336个司法行政工作室试点建设任务。 □本报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曾伟程
职能作用 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基层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而且日益迫切。司法行政工作室集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工作于一体,将村居(社区)现有的人民调解室、普法宣传室、法律服务工作室、法律援助联系点等多室合一,将人民调解员、法治宣传员、社区矫正协管员、法律援助联络员等多员合一,为广大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设立司法行政工作室后,当事人不用事事到司法所请求解决,只需到村级司法行政工作室即可得到相应答复。这样做可以密切干群关系,使服务更方便、更及时、更直接,真正能做到哪里有需要,司法服务就出现在哪里,保障和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平安建设的顺利开展。”泉港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丰泽区司法局负责人认为,设立司法行政工作室,有助于集中社区分散的资源,规范群众的自发活动,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从而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发展。
人员组成 利用村居现有人力资源
司法行政工作室负责人由村居(社区)主任兼任,从个人素质硬、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热爱基层司法工作的年轻村干部和散居于农村基层的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有一定法律知识水平的人员当中选用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村居现有的人力资源。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是司法行政工作室的智力支持之一。以永春县为例,该县司法行政部门进一步完善律师进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制度,要求村(社区)法律顾问每个月至少到村(社区)服务1天(不少于8个小时),每个季度至少举办1次法治讲座,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律师服务时间,方便村民咨询法律知识及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提高村民法治素养。
怎样运作 主动服务不“坐等上门”
在职能发挥上,司法行政工作室具有灵活性和时效性强的特点。
灵活服务,不“坐等上门”。由工作人员主动保持与居民的沟通,及时向司法所上报有关社情民意;定期走访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掌握其活动情况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教育;利用节点开展一些集中解答法律问题的活动。
及时掌握动态、调处矛盾。司法行政工作室要随时掌握社区内矛盾纠纷信息,及时予以调处化解,当有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发现、报告、稳控、介入解决;定期征求本社区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梳理归纳群众的普遍性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供特色服务,务求实实在在的工作实效,同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报告问题。
成效如何 化解矛盾纠纷2125件
司法行政工作室建成后,基层普法依法治理将由“虚”变“实”、人民调解由“繁”变“简”、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由“独”变“合”,群众法律维权有望由“难”变“易”。
今年3月起至7月15日,全市已建成的214家司法行政工作室,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25件,开展法制宣传515场(次),安置刑释人员2143名,接茬社区矫正对象1056名,提供各类法律服务2882人次,办理法律援助申请712件,初步实现了矛盾纠纷零上访、法制宣传零死角、服务群众零距离的工作目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年底医保卡里的钱会清零?真相来了→2024-12-30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