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港,人们有每逢喜庆吃寿面的习惯,尤其以有着“面不改色”之称的田头寿面最受欢迎,那寿面的制作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在南埔镇凤翔田头自然村,有很多制作寿面的农户,刘玉聪夫妇就是其中一户。从凤翔村大门出发,沿着蜿蜒的小道一路向北,就能走到田头自然村。此时,刘玉聪正和妻子合力将寿面架到室外进行晾晒。
寿面制作手艺人 刘玉聪:“现在在开面,要拉2遍才会让面条变长、变细。”
将寿面拿出来晾晒的过程中,刘玉聪夫妇不停地将面条进行上下摆动、拉长,这个过程通常要反复进行几遍。
刘玉聪:“我用的面粉是好的面粉,有韧性的面粉,严格按比例加盐加水,因此不容易断。”
整个制作寿面的时间比较艰苦,一般要从凌晨三点开始持续到第二天的五点左右。
刘玉聪:“我们早上三点左右起来做寿面线,首先用面粉搅拌,再手揉面团,揉一个半小时后,放锅里面刮,刮完之后再用手去搓,最后用棍子面线撑起来。”
拉扯寿面的步骤看似简单,其实需要很多技巧和力道。而这也仅仅是制作田头寿面的其中一个环节而已,看似简单,其实一点都不简单。
体验者 乐思琪:“在看他们做的时候我以为只是甩面需要比较大的力,没想到我只是按着这根棍子,手指就能感觉到很大的挤压力,所以他甩面的力道是非常大的。”
外人无法感受到寿面制作过程中的艰辛,但知道田头寿面的品质。在坊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田头寿面不变色。这样的谚语不光是对田头寿面质量的认可,也是对寿面制作者的肯定。
【新闻镜头】
手工寿面 怎能“断线”?
长寿面象征着长长久久,但是现在手工制作寿面的这项工艺却面临着传承能否延续下去的问题,这一在我区传承久远的手工线面正面临着“断线”的尴尬。
刘明莲是凤翔村人,嫁给刘玉聪后就开始走上制作手工寿面的历程。她告诉我们,最初和丈夫一起学做寿面,为的是养家糊口。
刘明莲:“以前做面线是为了培养孩子不做不行,现在孩子们工作生活都稳定了,也叫我们别做了,但不做也觉得无聊,就继续做了。”
做了四十多年的寿面,刘明莲夫妇每天都起早贪黑的。做寿面已经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在闲暇之余,夫妇两也常常会考虑自己这门手艺的传承问题。
刘明莲:“寿面纯手工做的,制作过程太辛苦,现在的小孩子都不愿意学了。”
现在,在凤翔村有四十多户人家仍坚守着手工制作寿面的活,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手艺人,年轻一代的从事这个行当已是凤毛麟角。这个曾经火热的行当,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惑。
据介绍,制作手工寿面除了辛苦外,因繁杂精细的纯手工工序,这需要长时间不断反复的沉淀才能累积起的经验,很多年轻人熬不住就放弃了。为了让这个传统的手艺继续延续下去,凤翔村两委和村老协会也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如建设培训基地等,扩大生产规模,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