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古桥悠悠,溪水潺潺,岳宗恒岱,桥以通仙。”一首《东关桥赋》,勾起人们对古廊桥的无限遐想。这首词,写的就是永春境内的东关桥,一座历经800余年沧桑岁月的古廊桥。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廊之桥,可遮风挡雨。在古城篮球比分直播:,有宴林口桥、铭新桥、登龙桥、瑞云桥等廊桥,大都在永春、德化、安溪等地。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德化的登龙桥和永春的东关桥,踩上斑驳的桥板,看小孩嬉闹、老人闲聊,听桥下流水潺潺,追寻往昔商旅繁华、纤夫辛劳。
今年,福建将推进多个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闽东北的贯木拱廊桥就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只是,地处篮球比分直播:的古廊桥却少有人问津,仍需进一步开发和保护。
廊桥 烟波之上一道虹
东关桥横于水面,如一排廊屋,卸下商旅往来的重担后,渐被外界遗忘
东关桥由巨大的木梁构筑而成,仍十分坚固
东关桥位于永春县东关镇东美村湖洋溪上,由于桥身刷了朱漆,桥木上也有彩色画,显得更为明艳。这座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廊桥,长85米,宽5米,桥墩用石条砌成,桥梁全部用木料构筑,横跨在水面宽阔的湖洋溪之上,已有800多年历史。踏上廊桥,里面全是红漆,由木架子隔成20多间“桥屋”。每间“桥屋”的横梁上,都有一幅精美的画,画着哪吒闹海、沉香救母、嫦娥奔月等古代传说。透过脚下的古木板,隐约可见缓缓溪流。通道旁,也有木头搭成的凳子,上面有不少老人打盹,也有些妇女话仙。在桥的正中央,有一座观音阁。春雨纷纷,坐上木船,绕着廊桥划一周,青山环绕、溪水淙淙,廊桥烟雨朦胧。
而登龙桥位于德化浔中镇土坂村。潺潺溪水之上,可见一部水车卷起捧捧水帘。再看四周,溪边杂花生树,岸边有一排古旧的两层民宅,稍远处青山环绕。
这座建于宋代的木制廊桥,又名惠政桥,长约50米,宽约4米,简单质朴,经时光冲刷,通体呈黑色。细看,廊桥下有两个石墩做支撑,上托棚盖,桥外有两层重叠的木质雨披,可挡风雨。踏上桥,桥板凹凸斑驳,可见岁月痕迹,但底下有巨大的杉木做横梁,还夹杂着72根木头做柱子,踩上去依旧结实牢固。桥上通道两旁,还设有长木板坐椅,供行人躲雨歇息。
桥头有一观音庙,称为登龙亭。据传,建桥的经费,大多来自庙里的“香火钱”。
传说 拄拐仙人助建桥
每一座古桥,都有一段传说。东关桥古时是通往永春县城的必经之道。在东关桥的入口处,有一匾额,写着“古通仙桥”。当地传说,宋朝时,有一篮球比分直播:府官到永春桃溪巡游,船行驶到这里,只见岸上景色秀丽,可惜东西两边隔着湖洋溪,只靠一条渡船极不方便。于是,他下令县官在一年里架设一座桥,由县官的总管家马用负责。马用仗势欺人,趁机强征暴敛,搜刮民膏。正好这一年遇上旱灾,田园颗粒无收,民工无心建桥。眼看期限已近,建桥毫无进展。这时,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出现,设计让马用将搜刮的5000担大米、1.5万两银子拿出来,分发给民工。民工大喜,准时完工。大桥建成后,老人踩着一朵白云从桥上通过,向篮球比分直播:府飘去。这座桥,因此也叫“通仙桥”。
而登龙桥是古时德化县城通往大田、尤溪的必经之路,很繁荣。根据桥头的碑刻记载,宋朝时设石山、邱店等铺子,官道也要经过此桥。而宋朝的县尉孙应凤曾题诗:“百仞崖边有此桥,地平路稳玉聪骄。惠而知政今如此,拈起桥名问国侨。”可见其作用显著。
往昔 繁华迎送八方客
79岁的陈火盛和80岁的陈呈耀,从20多岁开始,就在东关桥下当纤夫,直到40多岁才改行。两位老人说,那时东关桥一带,有人烧香、买卖、歇脚,很繁华,桥下商船往来。有些船只逆流而上,需要纤夫来拉。他们还记得,当时一艘装满土特产的船,需要五六名纤夫在岸上拉,船头还有一人把持方向,费大半天工夫才能到永春县城。“那可真是靠力气吃饭的年代,年轻人不懂……”虽然苦,但老人的脸上写满知足,那是他们年轻时打拼过的“天下”。
79岁的李阿婆已经和儿子搬到新房居住,但她依然习惯每天到登龙桥桥头的老房子洗晒衣裳、养鸡喂鸭,打开自己的理发店迎客。在她的记忆里,一大清早,就有挑担的在桥凳上歇脚,也有卖豆腐、卖肉的在桥上摆摊,桥一侧的店铺也都开着,买卖很热闹。而桥上挂着灯笼,晚上有人在桥头唱歌、演戏、烧香,“到了夏天的夜晚,聚了更多人,那可是乘凉的好去处呀,大家闲聊着,时间过得真快呀”。
今时 只剩村民来闲聊
廊桥上,如今只有村民往来,或闲坐休憩,或相聚聊天
如今,拉纤的年代远去了,东关桥下也少见船舶,只有几艘小木船供游客乘坐。“现在日子好咯。”午后,10多名老人坐在桥上歇息,感叹着过去的时光。79岁的陈泮,自从退休回到家乡居住后,每天必定来桥上坐一段时间,和他一起的,还有村里的大部分老人。陈阿伯说,如今桥上已经没有人做买卖了,大多是老人在聊天,小孩跟着玩耍。而对于中年妇女林阿姨来说,每当下雨,就是她来桥上闲聊的好时光。她说,虽然日子好过了,但毕竟还有很多事要忙,难得有时间与邻居们坐下来聊聊天。下雨时,妇女们闲下来,不用约就自发过来,东家长西家短的,能聊一下午。
在登龙桥旁开理发店的李阿婆说,自从附近建了通车的水泥桥,走登龙桥的人就少了,只有村民偶尔路过,老人们过来闲聊。还好,桥头的观音亭依旧香火旺盛。只是,香客们烧香后,大多不会上桥,只是望一眼,就循着旁边宽敞的公路走了。
对于这两座日渐被遗忘的廊桥,老人们担心容易坏掉,希望有更多的人来重视它们,不要让它们成为一个消逝的梦。(本网记者 杨梅香 谢明飞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篮球比分直播:这条滨海“黄金通道”提前实现主体完工2025-07-0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