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2月4日讯 “天堂太远,中国却很近。”在北部越南,无论是首都河内,还是下龙、海防、芒街,都流传着这句谚语。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停靠的首站新洲港(现归仁港),就在越南。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越南附近海域先后发现了6艘古沉船,从船上打捞出大量品相完好的中国陶瓷制品,见证了那个遥远年代里,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带给了越南怎样的繁华。
在越南文庙,河内教科文书法俱乐部的书法家陈庭强先生欣然为海都报题词“新海丝 新梦想”,
寄语中越关系未来更好
郑和一行绘就的“海上丝绸之路”,构成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始脚本。时至今日,凭借优越的港口和海岸线,越南仍是中国海上经贸航路的重要基站,串联起中国与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多国的物流往来,并将影响力传播到世界。
就在海都记者抵达越南首都河内采访的前一周,俞正声刚刚结束了对越南的正式访问,还特地接见了在越福建侨商。这是过去三年里,继习近平、李克强之后,第三位中央高层领导在河内的正式访问。“近年来,中越之间高层互访,两国的经贸往来形势很好,华商投资的数量很多,华人地位也很高。”越南胡志明市中国商会福建分会会长柯育先生说,“而在中国商会里,福建商人的生意都做在前列,凝聚力堪称最好。”
1月5日,海都采访团在越南开始了海丝十国行第八站的采访任务。下一站相约缅甸,更全面更立体的海丝精彩,请记得从以下三种方式获取哦:海都热线通95060,本报官方微信订阅号“海峡都市报大篮球比分直播:”,本报官方微博“海峡都市报闽南版”!
探访 中国力量
一条古街的“华人历史”
从河内最中心的旅游景点还剑湖,走路到著名的36街,大约20分钟。
这里是河内的商贸中心,街坊中有许多中国风格的古老建筑,国父孙中山先生曾在河内居住过的“粤东会馆”的馆址就在这里,门前的石碑被越南政府列为国家一级重要保护文物。古街上,每隔几十米就可以看到一座书写着中文对联、牌匾的庙宇或祠堂,汉字书写的祭祀用品也随处可见。一条条街走过去,犹如河内华人史的重现。
河内36古街原本有1.3万名来自中国广东和福建的华人,1979年因为战争,目前只剩三四千人,分居在河内各地。这里是旅游胜地,但古街的房屋破旧、人口密度高。据了解,河内市政府已经针对36街部署了到2020年的旧城改造计划。
在古街,记者恰巧路过一间旧城改造指挥办公室,墙上挂满了各种细节的旧城改造计划图,尽管都是越南字,但仍然可以辨认出,许多标注着汉字的庙宇,在图上被注明了要保留下来。
越南人的吃穿用度,可以说80%是“中国制造”。离36街不远的同春市场,是当地一个比较集中的贸易批发市场,上千平方米的市场,服装、布料、箱包、皮鞋、手表、食品、饰品,应有尽有,全都是“厦门造”、“篮球比分直播:造”、“晋江造”、“广东造”、“浙江造”……在河内佳林港,海关关口负责人阿德说,运至这里的车皮,一天3趟,至少2趟是中国货。
陈氏营受聘为海都报海外观察员
一个瓶子的“奇幻漂流”
再生资源如今是金融投资界的热门题材。在越南,依托发达的口岸贸易,与可再生资源相关的产业,因为效益高,政府不断出台政策鼓励投资,不少国家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商嗅到商机,将目光转向了这里。
为什么说资源再生产业“依托口岸贸易的发达”?受聘为本报海外观察员的越南国青进出口股份公司董事长、晋江人陈氏营女士给海都记者举了个例子:欧美发达国家产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后除了自我消化的部分外,有很多都当做资源出口,通过海运,送到越南的工业基地,进行回收、清洗、高温处理、分解、重塑等过程后,变成新材料。
越南的工厂再将这些新材料运售到中国、日本等地,再被二次加工为新产品运售到其他国家。“比如你现在在越南喝的矿泉水瓶子,就是福建制造;而福建制造这瓶子用的材料,又是我们在这里加工好了卖过去的。”
一个瓶子的“奇幻漂流”,折射出的是一条海上贸易之路的活力。越南在这条海丝路上,扮演了许多积极的中介角色。在承接中国产业转移方面,越南在政策上也比较积极,因为华人带给越南的,是看得见的改变,海贸、边贸两条贸易的发达,让近些年的越南经济高速发展,比如说,工业区和新市镇纷纷涌现,越南渐渐被誉为下一个“世界工厂”。目前越南国内约有500多家中资企业,从去年年底开始,来河内、胡志明市(旧称西贡)考察的中国商人更是络绎不绝。
香港新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越南国青进出口股份公司合伙人王文锋向海都记者介绍,越方十分欢迎他的企业进驻,为此采取了各种有力的政策招商。“除了能为越南解决就业问题外,我们能给越南带来的是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王文锋说,“平等互助、互通有无,是海内外贸易往来的优势。”
倪利丰受聘为海都报海外观察员
一个晋江人的“越南生活”
见到越南欧华体育用品进出口公司老板倪利丰的时候,他正在自己位于河内国家体育场高墙下的两所门店奔波。河内国家体育场是越南迄今规模最大、最先进的体育中心,亦是中国人承建的项目。这里地段极佳,倪总的两所门店经营的又正好是体育用品,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再过几天,他从晋江订购的跑步机就要到了。一个货柜约45000美元,从厦门港出发,通常7天左右抵达越南北部的海防港。“这次只是一个柜,是小单,应该能挣4万~5万美元吧。”倪利丰笑道,“在越南做外贸的,离不开海运,西贡(现胡志明市)那边福建商人多,我知道的一个老板,一天就有3000个柜,你算算多少钱?”
倪利丰从晋江来越南发展,已经20年了。他在越南落地生根,娶了越南媳妇,家人正好是越南海关总署的官员,信息灵通,为他拓展事业带来不少便捷。
贸易生意做了多年,倪利丰在圈子里俨然是个“熟客”,他可以和佳林港的海关关口官员一起坐在路边摊喝茶水,也可以和300公里外友谊关(越南北部靠近广西边境)的海关关口官员在一个饭桌上称兄道弟。逢这些场合,他会顺便引荐几个福建同乡与这些越南官员认识,帮来这里创业的乡亲们铺路;还会不定期在自己的农庄里组织聚会,聊聊生意经。
“出门闯荡不容易,福建人是最团结的。”谈到年轻一代的福建人纷纷来越南求发展,倪利丰感慨,“我觉得很好,如今讲海丝,说明政策更好了,海外的商机更多。我常和伙伴们聊到,其实人这一生就那么几次闯荡的机会,机会就像缘分一样,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一定要把握。”
受聘为海都报特约海外观察员,倪利丰表示,今后能有机会将自己在越南的观察与思考随时与海都读者分享,他觉得很荣幸。他说,自己文化不高,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理解简单,就是鼓励人们积极走出去。“年轻人更应该去外面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真的不一样,你会改变你的人生观。”
推荐阅读:一路向海——海丝十国采访团 专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