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教】 为了学校选址 他落下了眼泪
校址在外村,引起家乡人不满,还有人骂他
在郭徽煌看来,小时候没能继续学业,是堂叔捐资办学的原因之一。“那时家里没钱,他没能上私塾,但是又很想读书。7岁时,他就偷偷跑到村里的私塾去旁听。后来私塾先生被他感动,经常趁空余时间教他。但后来他的父亲过世,他也不得不去谋生。”
1989年,郭文梯回国斥资3000多万元,准备创办季延中学,选址在罗山山仔埔上。郭文梯以为,这里原是县中心区域的荒地,交通方便,又不占用耕地,是再好不过的。
但是,不少村民跟他产生分歧。“当时,我们村很多人说,他的根在梧垵,办中学就应该办在梧垵,怎么反而办到山仔村去了?而山仔村的人则希望把学校建在离水库近点的地方,对他的选址也不满。有一次,很多人围着他不停地说,有的人还开骂了。他很生气,眼泪都掉下来了。”郭徽煌说,堂叔没有放弃,而是耐心地跟村民解释,学校办在梧垵得占用耕地,交通也不方便,不利于招生;办在水库边,对以后发展扩建不利。
最后,他顶着众人的压力,没有改变校址。
开办饼干厂 给学校资金支持
工厂倒闭后,他首先问学校的状况
当时,郭文梯让女婿回国,在学校附近办了个饼干厂,为学校提供资金支持。但是,几年之后,饼干厂因经营不善倒闭。当他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没有问工厂的事情,而是直接问道:“学校怎么样了?”得到学生还在上课的答复后,他说:“工厂倒闭了没关系,学校没问题就好。”
郭文梯很少回国。但是,他每次回来都会带上全家人。郭徽煌告诉记者:“我听说,他在家的时候,经常会翻看回到季延中学的照片,以及拍的DVD。”
在郭文梯的关怀下,季延中学1991年才开始办学,1999年12月就以高分通过省一级达标学校验收,成为当时全省最年轻的一级达标学校。2001年,他又独资创办季延初级中学。
【继承】 成立教育基金会 让后世秉承慈善
他让子孙签名承诺,世代办好季延中学
创办季延中学时,郭文梯已经68岁了。随着年龄渐老,他开始考虑万一自己辞世,季延中学和家乡的公益事业怎么办。
2004年5月22日,“球探体育比分:郭文梯教育基金会”在季延中学成立。在基金会成立大会上,郭文梯让子孙全部到现场签名承诺,要“世世代代支持季延中学,办好季延中学”。
他还让大儿子郭徽章负责季延中学和梧垵社区的事业。郭徽煌说:“8月10日,我在香港见到他的时候,他就对我说,以后村里有什么事业要做的话,直接找徽章就可以了。我今天也刚好跟徽章通过电话,他说季延中学20周年校庆时,他和弟弟要带全家人回来参加,完成他父亲的心愿。”(本网记者 林天真 谭青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