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霞淮社区的调解员林东来,常跟人开玩笑说,自己是大学生“村官”,还是最早的几批,“那时候这里刚开发,跟农村没两样”。
10年前大学毕业,他就到社区工作。开发中的社区,劳资、工伤等纠纷多,他专门负责调解。从不懂闽南语,到现在连本地人都听不出破绽,从一开始单纯拉开矛盾双方,到现在每年调解五六十起纠纷,每起都成功,他花了不少心思。
这些年,社区里外国人多了起来,涉外纠纷也多。不过,只要他出马,大家都服。再过一段时间,丰泽区司法局准备成立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
他有什么绝招,让纠纷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他很谦虚地说:“学闽南话,融入社区,勤跑腿、多泡茶,要公正,讲法讲理讲情,争取双方信任,我只是这么做而已”。
【调解案例】
老外租房丢东西 林东来出马搞定
前段时间,居住在霞淮社区的阿拉伯男子安迪(化名),一脸怒气走进居委会,嘴里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让大家都傻了眼。林东来也一样,听不懂。但几天后,安迪再过来时,脸上有了微笑,还捧着两块好看的石头,说要送给林东来。
原来,安迪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很生气。他租房子时,前一个房客留下的东西没拿走,房东说过段时间会取。后来,没经他同意,房东就自己开门,领着前房客进去拿。他回来一看,发现自己的T恤、石头工艺品少了。房东觉得,房子本身就是自己的,进去一下没什么,而东西他确实没拿。“在生活习惯、文化认同上,中国与外国存在差异”。
林东来调取了安迪装在门口的监控录像,发现前一个房客确实多提了两个袋子,但看不出里面装的是什么。于是,他请来双语志愿者和律师志愿者,讲法律、道理,也讲人情。最终,房东向安迪道歉,并答应减免部分房租,同时,安迪另找出租房。“他还委托我帮他找出租房,我答应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