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堵大床已经传了4代人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天一起床,莲阿就要到小儿子的房间,用干毛巾擦拭一套清末民初的家具。
“上面的金色是真金,用水怕会洗掉金粉。”这套家具,包括十八堵大眠床(拆卸后有18个部件)、衣柜、桌椅、脸盘架等,全都精雕细琢,充满婚庆吉祥的图案。平时,很熟的人也不一定能一睹其真容。
莲阿把这套家具当作宝贝,不单因其珍贵,更因其寄托着家族记忆。
百年前,这套家具作为奶奶的嫁妆陪嫁过来。时间一晃,家里共有3代人4对夫妻,把十八堵大眠床当成婚床。
而今,这套家具传给了下一代,莲阿希望儿子能好好爱护,将家里的记忆延续下去。
主人家:莲阿,49岁
住址:鲤城常泰街道
传家宝:百年结婚家具
祖传家具 吹箫引凤举案齐眉
49岁的莲阿,住在鲤城区常泰街道。气势恢宏的十八堵大眠床、低矮宽厚的踏斗、立式双扇门的衣橱……一整套镶金古式家具,将她家房间挤得满满当当。
十八堵大眠床紧挨着墙,占了房间大半,床上镶着7幅镏金漆画和镶金木雕,上面的龙凤呈祥、断桥相会、继业招亲、射袍定亲等图案,表达出婚庆吉祥的寓意。
床前是两条低矮宽厚的踏斗,两边各放着椅头,上面有的红漆已掉落。莲阿的奶奶是三寸金莲的小脚,得踩着踏斗才能上床。“踏斗上的椅头,是给丫环坐的。”莲阿说,当年,丫环在一旁,给主人扇扇子、捶捶背。
房里还立着一个双扇门的衣柜。一扇门上画着娘子捧茶,相公作揖接过,上书“举案齐眉”;另一扇画有夫妻吹箫奏乐,引来凤凰,上书“吹箫引凤”。这都是美满婚姻的场景。柜子的一侧摆着木桌、对桌和琴椅,一旁是瘦长的脸盘架。因为年岁久远,架上的镜子已模糊不清。
传承三世 睡上大眠床就安定了
莲阿的奶奶,生活在清末民初,是晋江一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请人制作了这一整套的结婚家具。当年,这套家具在村里还引起不小的轰动。
婚后,莲阿的爷爷常去南洋讨生活,在外风餐露宿很辛苦。回家来,他总要一遍一遍地把家具看了又看,嘴上常唠叨着:“外面再苦,只要回到家,睡上大眠床,心就安定了。”
后来,莲阿的婶婶结婚,奶奶就腾出这套家具让她用。到上世纪60年代,莲阿的公公和婆婆结婚,也沿用了这套家具。莲阿的公公是供销员,肚子里有墨水,懂得欣赏,一有空闲就研究家具上的画。“他喜欢举案齐眉和吹箫引凤的故事,有时碰上厝边夫妻吵架,他会劝大家相互尊重,珍惜夫妻感情。”莲阿说,公公待婆婆很好,老两口一辈子很少吵嘴。
这套老家当在家传得久了,大家都有感情。上世纪80年代,莲阿嫁过来,用的还是它们。
视若珍宝 希望儿子好生爱护
上床有垫脚的,还有小椅子供丫环坐
10多年前,一个莆田木工想出高价买下这套家具。单单那个脸盘架,就出价3000多元。可莲阿说什么也不卖。
以前,他们家的老房子很潮湿,莲阿外出打工时,衣柜的一只脚受潮了,烂掉一大截。“传了三代都好好的,现在这样,太可惜了。”莲阿不停摇头说,这几年搬新家,她雇了七八个人,才把这套又重又沉的楠木家具搬过来。
如今,这套家具小儿子在用。他在上海上班,很少回家。平时,每天清晨,莲阿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过来擦拭。
生怕家具磕碰,她从不轻易让人进房间看,再熟悉的人也很少例外。昨天,打扫时,她轻轻拉开衣柜门,小心地用干毛巾一点点擦,“家具上的金色是用真金漆上的,很珍贵,不能用水洗,怕会洗掉金粉”。过个三五天,她就会打开门窗,让家具通通风。
“儿子不懂,担心他们以后没护好它。”莲阿叹着气,有些无奈。这套家具是传家宝,记录着家里几代人的故事,她想保护好。(本网记者 林继学 田米 实习生 王见明 通讯员 周斌斌 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