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家虽然缺钱,但从不缺少笑声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我有个梦想,就是让父母在家里享福,不用再那么辛苦出去捡瓶子。”12岁的小丹容坐在晋江英林沪厝垵村的家中,微笑着讲述着自己的生活。
为了实现梦想,这个暑假,她到工厂打工剪线头。整整50天,她每天加班到深夜12点,剪了5300多条裤子的线头,拿到了整整1500元的工资。“明年暑假,我要去翻裤子,我打听过了,翻裤子比剪线头更好赚,翻60条裤子就能赚20元。”
小丹容的母亲张玉梅患有智障,生活不能自理;57岁的父亲柯文斗,自幼患上小儿麻痹症,靠捡空瓶子换钱养活一家三口。
然而,小学四年级前,小丹容并不明白这个家的状况,她说自己“小时候不懂事,只顾着玩”。3年前,突然出现了许多好心人,帮他们搬进了现在的房子,还时常给他们送钱、送米、送油。小丹容这才明白,原来自己的家和别人不一样。
一夜之间,小丹容长大了。她开始努力读书,并以“家中唯一健全的劳动力”自居,说要赚钱养父母并供自己读书。
今年,小丹容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入了晋江英林镇南湾中学。昨天,她拿着自己打工赚的钱,到学校报了名。剩下1000多元,她全部交给了父亲,补贴家用。
小丹容成长记 “小时候我只知道玩,成绩也不好,小学四年级才明白,爸爸原来是残疾人,于是我突然就懂事了……”
小丹容的家是一座没有外墙装修的砖混水泥房,大门口右上方,挂着两个牌子:篮球比分直播:市残疾人“安居工程”、晋江市慈善安居工程。小丹容的父亲坐在轮椅上热情招呼记者进屋。屋内简单地刷了白墙、铺了红地砖,大厅右侧墙上的12张红色奖状,让这个简陋的家看上去比屋外还要明亮。
提起这些奖状,小丹容的父亲一脸的骄傲。
这些都是小丹容小学四年级以后得到的。“小时候不懂事,只顾着玩,所以以前读书成绩不怎么好。”提到自己的过去,小丹容用了“小时候”三个字,仿佛自己已经是个大人,然而稚嫩的声音,却泄露了她今年只有12岁的事实。
小学四年级之前,小丹容根本不明白父母是残疾人,也无法理解家里是有多么困难。“那时候,我每天只知道吃饭、睡觉、玩耍,还有去上学,爸爸有一辆很破很大的三轮车,要用手摇才能走,但我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的,还为那车生过气。因为以前住的是老房子,只有一个房间,三轮车又大,很占地方,经常刮破我的裙子。生了几次气后,爸爸还特地休整了车上刮裙子的边角。”
长大,仿佛就在一夜之间。
“2008年6月的时候,突然有很多人到破房子里看我们,后来我们就搬进了现在这个新家。”小丹容说,那时她发现自己的家和别人的不一样:家门口比别人多了两块牌子,村里人都对他们很好,有的送钱,有的送米、送油,逢年过节还有很多陌生人来家里看望他们,每次总会留下很多东西。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关心我们家?我一开始没想明白,后来偷偷跟着爸爸出门,才明白,爸爸原来是残疾人。他每天骑着那辆又破又大的三轮车出门捡空瓶子回家,卖了钱供我读书、养全家人。”说到这里,小丹容眼眶湿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