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岛思变谋发展
简单的“靠海吃饭”模式,也一度令惠屿陷入发展瓶颈。穷则思变,2003年,惠屿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致决定要发展养殖。
为了筹措启动资金,村干部们四处奔走,最后得到了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由村委会作为担保,向村民们发放贷款,每一户少的3000元,多的8000元。第一笔26万元贷款批下来,为惠屿转型发展注入活水。村民们把部分资金用来发展牡蛎养殖,从最早的90亩牡蛎开始,很快就赚到第一桶金。
渔民在小船上作业
渔民们正在辛勤劳作
经过不断摸索、尝试,一条多元化的海水养殖之路也由此开启,惠屿逐步发展了拖网作业、浅海海带养殖、吊养海蛎、网箱养殖等。
据惠屿村党支部书记肖清林介绍,海上养殖让大家的口袋鼓了起来,惠屿渐渐摘去了贫困的“帽子”。目前,全村共发展海带养殖近1万亩、鲍鱼养殖5000多口,海参养殖1200多口、牡蛎养殖800多亩,年产值2亿多元。到2022年,村民的人均收入增长到近10万元,从泉港倒数第一逆袭为第一村,更是入选了全国和美海岛,获评全国最美渔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球探体育比分:金牌旅游村和球探体育比分: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惠屿被称为“金牌信用岛”
最难能可贵的是,过去20年来,知感恩的村民们保持了“一分不欠、一日不迟”的信用记录。早在2013年,惠屿岛就被多家金融机构授予“金牌信用村”。每月一到还款日,村里的大喇叭准时响起,村民们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共同守护惠屿的金牌信用。
如今,只要是惠屿岛的村民,无需任何担保抵押,就能从相关金融机构拿到5万元到30万元不等的款项。
闲不住的惠屿人
叫醒清晨的不是闹钟,而是在屋顶吊嗓子的公鸡。
凌晨4点半,53岁的村民肖咸茂早早起了床,简单洗漱后拿上水瓶,骑上摩托车匆匆赶到码头,准备开启一天的劳动。七月盛夏,成批的鲍鱼都被送往山东“度假”,但惠屿人没有停止忙碌。眼下正好是下牡蛎苗的好时节,肖咸茂在海上养殖了20多亩的牡蛎。 一年一茬的牡蛎,从分苗到挂苗,每一步都需要依赖人工,操作并不轻松,但肖咸茂从不喊累。
一大早,肖咸茂坐上小艇去看牡蛎苗
肖咸茂的祖辈都生活在惠屿,几代人以海为生。从小看着父亲出海,这位渔民的孩子自然也走上了这条路。不同的是,这条养家糊口的路越走越宽了。
20多年前,他和十几户村民合伙尝试转型养殖业。这几年,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了,从牡蛎、海带到鲍鱼、紫菜,肖咸茂的养殖业也越做越大。粗略算下来,单单养殖牡蛎,肖咸茂一年就有十几万元的收入。他还盖起四层楼房,不仅一家三代同居住,还把空闲房间布置成民宿、做起了海鲜餐饮,服务于上岛的游客。
事实上,像肖咸茂这样的养殖户,在惠屿村随处可见。闲不住的惠屿人,时刻都想着让自己富起来。
端起致富“新饭碗”
惠屿是一座能把时光放慢的海岛,建在海上的渔排餐厅、通往沙滩的波浪浮桥,与天然奇特的岛礁、葱茂的绿植交相辉映,晋富宫、神井甘泉、景观浮雕、忆乡路、听涛亭、观海亭、滨海公园、登山步道、寨尾顶等景点串联成珠,俨然一派“海山田园”的风光。织渔网、做红团、挖海蛎等渔家作业、别具一格的党建展馆,也是吸睛亮点。
海滨吸引不少游客
忙碌的客轮,每天往返于码头之间。这个暑假,90后青年阿山选择回到家乡惠屿做短暂调整。过去四年,他在深圳做电商,感受着大都市的快节奏生活。“每次回家都能发现新变化。”在阿山看来,慢节奏的惠屿生活,是他疲惫生活中的一剂良药。这几年,许多惠屿的年轻人正在慢慢回归,回家的脚步日益频繁。
搭乘客轮的,还有天南地北的游客。把握好时机,渔民端起了“旅游碗”,吃上了新的“致富饭”。
惠屿的“颜值”正在变得越来越高
“惠屿村年游客量达20多万人次,年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带动旅游收入近2000万元。”肖清林说,作为篮球比分直播:市最大的海上养殖基地,惠屿正借势国家生态岛礁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海岛生态休闲旅游业,全力打造集养殖、垂钓、休闲、餐饮、海洋科普为一体的海上生态休闲养殖体验中心。
涨落的潮汐,是惠屿村民眼中生生不息的热望。看,这座昔日贫困的小海岛,正在一步步实现共美共富共享的大梦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