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父母委托本报 向小洋父母致谢
黄女士说,小松太小了,还不知道肝脏移植是怎么回事,等他长大了,一定要跟他说说小洋弟弟的事。
“小松能有今天,我们特别感谢小洋父母做出的牺牲。”黄女士说,按照捐赠的规定,她和小洋父母不能见面或者联系,但通过电视,见到了小洋父母,当时小洋的母亲哭得很伤心,同为人母的她也跟着哭了。
“除了谢谢,我唯有把小松照顾好,让他健康成长,这样才对得起小洋和小洋父母。你们一定要把我的感谢带给小洋父母。”黄女士说,等有空了,她还想去小洋骨灰前拜祭,感谢他给予了小松第二次生命。
捐赠者父母:儿子“活”在福建
“我心里很高兴,真的!这也是我们希望的。”昨晚7时许,得知儿子的器官让两个小孩恢复了健康,小洋的妈妈曹女士说。
“至少,儿子的生命延续实现了,也了却了一个心愿。”曹女士说,小洋的爸爸马先生下地去了,晚点也会把这个消息告诉他,“这样,让我觉得我的儿子还活着”。
尽管与两个受捐儿童从未见面,但曹女士说,她心里还是很高兴、很自豪,“希望他们能好好成长,健康快乐,也感谢社会好心人,对我儿子的关注和帮助”。
器官捐献后,小洋的骨灰被安放在福州一陵园。本月8日,把小洋器官捐献的事情办理完后,怕触景生情,夫妇俩就匆匆赶回河南老家了。曹女士说,“以后,我和丈夫会再回福建,看看儿子,看看他‘过’得还好不好。”
医生希望更多人把爱心延续下去
对于小洋父母的义举,江艺也表示感谢。他说,小松体重只有16公斤,按理说,肝脏就只有500多克,可因为糖原累积症,小松被切出来的肝脏有1.9公斤,比成年人的肝脏还大,这说明小松的病情非常严重,若不及时肝移植,就有生命危险。
“一个遗体可以捐出两个角膜、双肾、1个肝脏,能救5个人。”江艺说,但因传统观念,我国遗体捐赠者寥寥无几。光他们科室每年都有100多人等待肝脏移植,但去年只换了58个,没有机会换肝的人只有死亡,一个人的死亡往往带来的是一个家庭的破碎。而据杨顺良介绍,总院每年只能做100多例肾移植手术,而现在等待肾移植的人却已经有六七百人了。
两位医生都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像小洋的父母一样,给人生的希望,把爱心延续下去。他们再次表示对小洋父母的敬意。(本报记者 章微 陈建辉 肖春道 通讯员 张文明 文/图)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