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生活中,每个人、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医生。
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特殊时期,他们负重前行、驰援抗疫前线,成为最美逆行者。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传递着正能量。
他们的美德,都值得弘扬。
他们就是——篮球比分直播:好医生!
闽南网12月30日讯(闽南网记者尤燕姿)少年的魏冠,亲眼目睹村里一位电工触电,却因没有得到正确的急救措施,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原本想要当律师的他,从那时起坚定了学医的信念。
从医15年,都在急诊科高压的状态下工作,魏冠真正感受到作为一个医生的职责,时间就是生命,他需要争分夺秒地与死神赛跑,不能输!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魏冠,用他的专业知识救治了许多急诊病人。近年来,他更加注重一些急救知识的科普和传播,在意外发生后,让更多人能够在黄金救援时间内得到帮助。
人物名片
魏冠,1981年出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球探体育比分:医学会第二批健康科普讲师,主攻多发伤、颅脑外伤等危重紧急病人的抢救,曾获评福建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标兵。
每天上演生死时速 紧张又感动
没人知道,急诊科的下一秒会发生什么,魏冠在这种紧张的高压气氛中,工作了15年。他说,也许是一种情怀,让他更加喜欢急诊科医生这个工作,如果能将又急又重的病人成功抢救回来,心里得到的不止是成就感,还有满满的宽慰。
急诊室里,常常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医生护士,他们的脚步都比别人快一个节奏,他们的神经都比别人绷得更紧一些。魏冠说,经常在这种状态下工作,他们练就了一项“超能力”,别人还没听到的救护车声音,他们就能先听到,然后判断这辆救护车要开往哪里,同时做好下一秒的准备。而在急诊室里站着吃饭、靠着睡觉的功夫,更是大家皆会。
近年来,急诊科接的,多为发生意外伤害的病人,如高空坠落、车祸外伤、异物卡喉等。
“医生,快点救救我的孩子”……急诊室里,哭声、喊声,医生护士推着担架车,提着挂瓶,跑着进抢救室的画面,每一幕都那么清晰,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时速,然而,让魏冠感到紧张的同时,更多的却是感动。
有一天凌晨,救护车送来一个中学生,学生骑自行车被车撞倒,胸腔出血情况非常危急,“孩子伤得太重了……”因为没能将孩子从死神手中抢回来,魏冠至今耿耿于怀。但是,家属却深深地向医护人员鞠了一躬,感谢他们拼尽全力去抢救孩子。
魏冠也因此反思,如果病人在送医前能够采取一些急救的办法,或者及时地送医,也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如家人般照顾病人 他收到第一封感谢信
刚到急诊科,开始,魏冠不仅要出120救护车接病人,还要在诊室里收治病人,还时常利用业余时间,到脑外科学习,因为科室里有很多颅脑损伤的病人,他们的病急,且病情变化快,容易危及生命。
记得有一次救治,一趟救护车就送来了9个伤员,他们因为搭乘面包车回家,面包车刹车不灵,司机喊他们跳车,车上9个乘员跳车后全部受伤,司机撞树后车子停下来才幸免受伤。
这9个伤员有两个颅脑外伤,被送到ICU抢救,其他几名伤员骨折和皮外伤,面对这种紧张焦灼的场面,魏冠不慌乱,他会按照病人伤势的轻重,来判断治疗的方案。
人生中收到的第一封感谢信,魏冠仍记忆犹新。一位阿伯受伤住院,因孩子在外地无法回来照顾,老伴在医院陪他,看到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啥都不懂,魏冠就帮助阿伯交钱、带他去做检查、拿药,像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照顾他。出院后,阿伯用一张一米长的大红纸,写了一封感谢信送给他。
在急诊科工作,需要具备全面的知识和技术,更需要一份医者仁心。记得上大学时,曾有一位老师告诉他,把每一位病人当成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尽心尽力地去救治他们,病人就会信任你尊重你。
一有空就科普急救知识 他被评为标兵
魏冠说,在急诊科,还会经常遇到用土办法紧急处理的病人,这些土办法不但不能帮助病人,反而是在病人的伤口上撒盐。
触电的工人被埋在沙子里,而不是及时送医,错过了黄金救援时间;撞破头的孩子,奶奶用毛巾捂住伤口,导致孩子失血过多……很多人生活中惯用的土办法,其实是急救的误区。
所以,魏冠一有空,就和医院里的一群年轻医护人员,参加各种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的培训,到学校、社区、企业、工厂去,一年下来,开展了上百场培训,教大家遇到什么样的病人需要用什么办法应急处理。
魏冠利用空余时间外出义诊(受访者供图)
魏冠到外地参加义诊(受访者供图)
身经百战后,让魏冠欣慰的是,女儿6岁时,就能够正确地做出心肺复苏的动作。他还曾被评为福建医科大学青年志愿者标兵,今年12月,还被聘请为球探体育比分:医学会第二批健康科普讲师。
曾眼睁睁看着生命凋零 坚定他学医信念
魏冠是80后,篮球比分直播:南安人,少年时的魏冠,本想要当律师,但在高中的一个寒假里,自己亲眼目睹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人生。
村里一个电工触电后昏迷,周围没人知道该怎么帮他急救,眼睁睁看着年轻的电工,慢慢没了呼吸,他突然发现,生命如此脆弱,凋零得太快。
亲身经历让他坚定了学医的信念,如果有医生在旁边,有专业的知识,或许能救电工一命。2005年从福建医科大学毕业后,就到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至今15年,魏冠在急诊科里看尽了人间冷暖,让他更加敬重生命,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光,他常说,只要一有时间,就会好好陪伴家人。
“创伤中心”建设 让急救更及时有效
如今,魏冠的重心,放在了医院“创伤中心”的建设中,他发现,急诊科的病人中,特别是外伤病人,多为年轻劳动力,一旦家庭的顶梁柱塌了,就会造成一个家庭的不幸。
在传统的急救理念中,急诊病人需要到处去询问、去找医生、做检查。“创伤中心”建设后,将改变以往的模式,让急诊病人不动,医生护士围着病人转。
魏冠参加急救知识的培训(受访者供图)
目前,科室已经将CT室、B超室、检验室、抢救室等集中在科室周围,让病人少跑路,为他们开设绿色通道,将生的希望传递下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