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龙戚虎,杀贼如土。”这一东南沿海传诵至今的民谣,是400多年前广大民众对中华民族抗击倭寇侵扰的精辟提炼与概括。如果明代抗倭不提“龙”,只提“虎”,那么这段历史就不完整。
《福建通志·列传》有“世言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之语,龙与虎,是威武勇猛的象征,但在国人眼中,龙显得比虎要高出一筹。倘若还原历史、回归真相,那么俞大猷是剿灭倭寇怎么也绕不开的一个关键性人物。
俞大猷是剿灭倭寇的关键性人物(蔡长溪)
艰辛的抗倭历程
修文与习武
明朝,篮球比分直播:已是著名的理学之乡,享有“今天言《易》皆推晋江,尤清(蔡清)为精诣”的称誉。王宣、林福、赵本学三人都是晋江人,为蔡清的同乡,受蔡清影响,均对《易经》刻苦钻研,各有心得:王宣长于以易论述古今兴衰之变;林福以易阐明心性忠孝礼义之理;赵本学闭门研易六十年,精于韬略,“以《易》演兵”,通上下古今战术。这时,俞大猷正值年少,为圆他的“抗倭卫国梦”,就学于王、林、赵三人,成了蔡清的再传弟子。
此后,俞大猷又拜精通荆楚长剑、武术超群的李良钦为师,达到了“剑术天下第一”的程度,形成了具有闽南特色的“俞家棍”。 他还加以总结,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根据俞家棍法,在戎马倥偬之际,花了十多年时间,撰成武术专著《剑经》。他还著有《射法》《营阵四形》《发微四章》三部兵书。
俞大猷将对《易经》的理解与研究运用于军事,对《易》学有关奇正、虚实、矛盾变化等辩证之法具有深刻的理解,提出了“练兵先练胆,练胆必先教技,技精胆则壮,胆壮则兵强”和“攻收万全”“先计后战,不贪近功”,以及御海上、御海岸、御内河、御城镇的多层次、有纵深的海防战略理论。
因此,中国军事学院范中义教授称赞“俞大猷的军事理论不亚于孙子兵法”。
《大明雄风·俞大猷传》封面(蔡长溪 供图)
抗倭建奇功
俞大猷“娴于韬略,自弱冠从戎,在兵间四十七年”。纵观俞大猷的抗倭历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八年(1552—1559年),在浙江、南直隶抗击倭寇;第二阶段,从嘉靖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1562—1566年),基本平息倭患。
江浙战役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俞大猷从广东调到倭患惨烈的浙江任宁(波)台(州)参将。从此,他开始驰骋于抗倭的东南战场。
这年,倭寇大举进犯浙东。俞大猷认为“防倭以兵船为急”,“攻倭长技,当以福建楼船破之(《正气堂集》卷首《功行记》),于是他到宁波、台州即以福建楼船分布沿海诸岛,布防周密,扬帆入海击倭,一举大胜,斩俘敌人数千,取得第一次大规模海战的胜利。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又有2万倭寇屯聚淞江、拓林等地,朝廷以张经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专办讨贼事宜,同时以俞大猷替代汤克宽任苏浙总兵联合围剿,大败王江泾顽敌,斩杀倭寇1900多人,史称抗倭“战功第一”。
此后,俞大猷继续会同副使伍环大败窜犯常熟、江阴、无锡一带的倭寇。由于他屡立战功,朝廷大臣“争言大猷之才”,遂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被任命为浙江总兵,兼辖苏淞都郡。受命之后,他又参与平定海寇徐海,清除宁波舟山的倭寇,肃清浙江全境的倭乱,而进署为都督同知。
俞大猷在剿灭倭乱的过程中,他所统领的部队被誉为“俞家军”,与戚继光的“戚家军”齐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