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日新站在自家的阳台俯瞰“飞地”,感慨良多
以渠为界,左边为钟山村的地,右边是仙游的
第一批来到仙游并落户的黄先生,今年已经90岁
海都闽南网讯 美国有块著名的“飞地”阿拉斯加,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篮球比分直播:洛江也有块“飞地”,飞到离所属村委50公里开外的莆田仙游地界里。不同的是,阿拉斯加是美国花钱买来的,洛江的这块飞地,则是50多年前一批村民拓荒开垦出来的。
这块“飞地”归洛江罗溪镇钟山村所辖,为第14小组西乡组,现有90多人生活在这块22亩大的土地上。
飞地,是指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辖但不与本区毗连,需绕行“飞”过其他辖区的土地。
寻迹
三楼望下去 20亩“飞地”尽收眼底
驱车从罗溪镇钟山村出发,先要经过仙游县城,再往大济、度尾方向走,大概一个多小时车程,才是仙游度尾霞溪村。在村道的尽头,是三排整齐的房子,正是洛江罗溪的“飞地”,钟山村西乡小组。
这个小组,14户人家90人左右,平常却只有30多人住在村里,多为老人小孩,年轻人都出外打工了。钟山村村主任黄双水介绍,整个飞地约22亩,除了建设村路征用和盖房等外,如今田地只有约11亩了。一条小溪和一条水泥村路,是“飞地”与仙游霞溪村的分界线。
三排整齐的房子几乎都是土楼,村民黄日新家是仅有两栋砖房中的一栋,三层半,站在楼顶,整块飞地都尽在眼底。
土楼间空地上的木架子上摆满了一排排的面线,在阳光照耀下,明晃晃一片。据介绍,面线是“飞地”村民谋生的主要手段。相传,是有人嫁到隔壁的大济镇,她的丈夫会做面线这门手艺,回来后教给村民的。每到过年,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赶做面线,赶在篮球比分直播:期间,赚个几千元。
来历
为拓荒来落脚 一晃半世纪已过去
44岁的村民黄日新,是1968年来到“飞地”。他听父辈们说,当时洛江钟山村,人多地少,没吃的,6户共29名村民就跑来莆田这边,想砍点柴火卖钱。一天中午,走到霞溪村时就地歇脚。
“南兄,你们要去哪?”得知是从南边的篮球比分直播:而来,霞溪村两名村干部这样亲切称呼。得知要去一个很偏远的山头,大队长指着周围一大片林场说:“那地方离这还有至少40里路呢,这边地多,不如留下来开垦。”
从此,这批的29名移民,就在这块土地上落了根。“南兄”也成为当地莆田人对“飞地”村民的特有称呼。
事实上,第一批来这开垦的,是更早的1958年。
90岁的黄意铜和老伴,就是第一批来霞溪村的。黄意铜回忆,第一批过来的大概有40多人。当时的霞溪村地多又平,钟山村则比较偏僻,一直探索着往外开垦荒地。后来,村里跟霞溪这边谈好了,所以他和哥哥第一批报了名。1958年,他们一行人先来到霞溪村。
“当时很苦,交通很不便,走了一天山路才到。而且,我们也没地方住,借住在霞溪村的祠堂里。”黄意铜说,不过,有了地的他们就有了希望。
1960年,他们这些人就入了霞溪的户籍,成了霞溪村民,也陆续盖起了房子,还有不少在这里落地生根,娶了仙游当地的姑娘。
只是,在当时霞溪村村民的眼里,黄意铜他们还是外地人。加上语言沟通不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村道两边的村民来往并不多。
后来,时间久了,接触才慢慢多了,发现两地的习俗其实差不多。如今,村里有什么喜事,也都是互相帮忙。地界的概念,已越来越淡薄。
尴尬 第二批落户难,人户分离麻烦不断
前后两批人,1958年黄意铜那批入了霞溪村的户口,但后来的第二批(从1964年算起)却不知因何缘故未能入籍,成了人住在莆田仙游,户口却在篮球比分直播:洛江的奇异现状。
56岁的黄麦成一家五口人就是属于1964年那批的。他说,一开始借住在第一批移民的叔叔家。前后相隔不过6年,住的相距两百多米,但却是不同村的人。
严秋琴嫁到西乡小组已有20年的光景了。说起这里,严秋琴气不打一处来。由于是钟山户口,每次家里有什么事情需要证明的,都得回钟山去办。
今年,她家新翻建房子,手续就是回钟山去办的,申请电表这样简单的事,也得回钟山才能办。而从霞溪到钟山没有直达的车,每次都得先坐到仙游县城,再去转车,一趟来回得50元左右,花上至少半天的时间。有时办事的人不在,还得再跑一趟。
人户分离的状态,不仅困扰着村民的日常生活,也给村干部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前几天,钟山村书记黄金星就去了飞地,这次是为给村民集体办新农合,为了省去村民跑远门,他带上几名村干部和票据材料等“上门服务”。
每次要选举了,村里都得派人带着选票和箱子去飞地。钟山村每年正月十二的庙会,村民抬着佛像到村子每家每户都逛个遍,唯独从来没去过这块五六十公里外的“飞地”。
未来回或不回?回哪?都是问题
事实上,第二批迁移村民,到霞溪也已有47年的光景了,如今,村里的一切早已入乡随俗。几乎每个村民都能讲一口仙游话,房子的建设也是按照仙游“四房看厅”模式,就连红白二事也都基本按当地风俗来。黄麦成说,反而洛江那边的礼节,自己都不知道了。
小孩子慢慢学会的是仙游话,闽南话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年轻人娶的老婆,也都是在仙游周边的,如果要回去,以后回丈母娘家也够远的。
对于这里的一切,村民都觉得很习惯。“回去也要适应,钟山对我们来说,也是陌生的。”黄麦成说,回去也得靠双手来打拼,在哪都一样。
严秋琴坦言,钟山挺偏僻的,回去也不方便,如果真要回去,除非安置到罗溪镇区,那边人气很旺,也好做生意。
也有村民提出,如果并入霞溪村户籍,那就要享受与霞溪村民同等待遇,不能有差别。而也有人认为,至于户口在哪关系不大,有能力后都会到大城市定居。
仙游度尾霞溪村村书记曾益发说:“如果要并入霞溪户籍,只要两边的上级部门批准,我个人表示欢迎。”
罗溪镇一相关人士林先生说:“要回钟山还是入当地霞溪户籍,这得由村民自己集体决定。”记者了解到,其实多数村民还是有回去的意愿,只是各有各的要求,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不过,人户分离,已然给生活造成麻烦,如果不解决,还会在子孙后代身上继续发生。(本网记者 陈丽娟 陈建辉 谢向明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