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涵盖了拳术、棍术、剑术等多种类别,武谚有云,棍乃百兵之祖。而在洛江区河市镇,就有一门起源于明代的著名抗倭名将俞大猷独创的棍术,名为俞家棍。
非遗在洛江——俞家棍
源起明代薪传不衰
据史料记载,俞家棍是俞大猷以荆楚剑技为基础,吸取杨家枪、西棍等家技法提炼而成,属少林武术系列,发祥于洛江区河市一带,世代相传,并远播美国、日本等国家,在海内外有极其深厚的影响。
俞家棍俗称单头棍,具有带棒兼枪的技法特色,主要由刺、敲、剃、劈、弹等三十六种棍法组成,动作朴实、阴阳互动、刚柔兼备、灵活不滞,威武猛烈,具有较高的强身健体作用,为现代棍术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河市镇至今仍保留大量文化遗址,有俞大猷读书练武的遗址——鸡笼寨、俞大猷捐资建造的古代石桥——濠溪桥,还有俞大猷公园、俞家棍传习所等。
心怀先烈 传承经典
2011年底,俞家棍被列入球探体育比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苏德来被命名为俞家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与英雄俞大猷同样来自河市镇的苏德来,从小便在英雄故事和武术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经过三十多年的勤学苦练,不仅熟练掌握俞家棍的基本步型、步法、基本棍法,还拜访了相关涉及棍法技法的名家,不断考证探究,理正了“习步法”“总步目”和一些特殊技法的演练与运用,领悟了《总诀歌》技击理论,用于指导技法实战。同时,大胆创新,创编适应当今武术表演、比赛的单练、对练套路。
提起当年的习武经历,苏德来感慨道,“我十三岁开始练习武术,刚开始学五祖拳和基础棍法时,家里父母并不支持,觉得习武辛苦。但后来看到我身体素质因为习武越来越好,还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就慢慢支持我走这条路了。”
从1990年起,多次参加国际武术交流比赛,在中国福建南少林国际武术比赛大奖赛、闽台南少林武术交流比赛、南少林华夏武术大赛等大赛中大放异彩,获得拳术、棍术金牌,并且连续四届荣获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拳术、棍术一等奖等众多荣誉。从不被认同,到站上国际舞台,再到传承下一代,苏德来用实际行动,延续、发扬着俞家棍的武术精神。
非遗瑰宝 走进课堂
“嘿!吼!”……掷地有声地呼喊从河市中心小学的操场中传来,同学们手舞短棍,目光坚定凝视前方,每一个动作都简洁有力。
俞家棍被列入球探体育比分: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陆续走进了洛江区各中小学、少年宫的课堂,成了当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独具特色的一抹记忆。
“2015年,学校开始开设俞家棍课程,一般上课的都是四年级以上的学生,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切身了解民族英雄故事,感受爱国主义情怀熏陶。”苏德来边说着,也不忘帮一旁正在练习的同学们纠正动作,扶正腰杆,摆直手臂,每一个细节都不落下。
河市中心小学林历元老师表示,“俞家棍是在2015年开发第一本校本教材,今年也开发了第二本校本教材,进行教学更新。在俞家棍的开展过程中,学校做到全方位保障。第一是经费保障,学校开设了俞大猷文化厅,购买了俞家棍器械和表演服装,方便同学们日常锻炼和参赛表演。第二是课程保障,学校以俞家棍的传承为出发点,按照体育课的形式,四年级、五年级每周每个班各上一节俞家棍课程,并且利用大课间的时间、课外锻炼一小时以及周末少年宫的时间等,来保证俞家棍课程的开展落到实处。”
生命不息,传承不止。对非遗文化的坚守,不仅来自耳濡目染的学习,也来自融入现代生活的创新。让非遗文化告别简单的陈列展示,真正走进新一代少年的生活中,才能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命力。所幸,俞家棍已经在校园中绽开传承的枝芽,我们也将期待着老一辈的坚守和新一代的传承,在时代的洪流中,留存下非遗文化的独特印记魅力。(施倩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一对非遗花灯 一段海峡情缘2025-01-20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