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老师傅 手编惠女斗笠54年
惠安女服饰闻名遐迩,橙黄头笠是惠安女传统服饰或者惠安女这个群体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惠安县净峰镇,66岁的老人王汉坤,一辈子坚持用手编扎传统的惠安女斗笠,成了远近闻名的“斗笠师”。
用斗笠编成灯笼
王汉坤老人制作当地特色斗笠近半个世纪
布满茧子双手游走竹篾之间
在惠安县净峰镇、小乍镇一带,说起王汉坤,没几个人认识。但说起制作斗笠的“斗笠师”,穿着传统服饰的妇女们大都知道,找“斗笠师”做一顶“斗笠”,可是要预约的,交“斗笠”时间还不能确定。但即便这样,找“斗笠师”制作斗笠的人员还是经常要排长队。
近日,在净峰镇区十字路口附近一幢很不起眼的民宅二楼,记者见到了“斗笠师”王汉坤。刚聊没几句,便有几位当地妇女上门托他制作斗笠。
在家里顶楼的制作工坊,王汉坤一边编织斗笠,一边与记者聊开。细长柔软的竹篾、竹丝,在他布满茧子的双手间不时跳跃,很快,10多根竹篾编搭起斗笠的框架。
王汉坤今年66岁,惠安县东桥镇衍山人。12岁那年,王汉坤到村里一位做了一辈子斗笠的老师那里当学徒。既锋利又柔软的竹篾,在王汉坤的手中飞快地游走,师傅认准了这个小男孩也是一辈子“吃这碗饭的人”。果不其然,从那时起至今,王汉坤的生活中就没有离开过斗笠。
用手可以撕出18层竹篾
20多年前,王汉坤来到净峰镇做斗笠。在他看来,一顶好的斗笠,就是一位惠安女给人第一眼印象的“精气神”,必须体现惠安女的传统与美丽。因此,他给斗笠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凤美笠”。
惠安女斗笠由竹篾、纽扣等配饰和油漆等几部分组成。王汉坤介绍,制作斗笠最难之处在于,既要漂亮,又要符合头型、戴得舒适,所以制作斗笠的每一个程序都得精心。
他说,首先要挑选“节”少的竹子。早年,泉港出产的观音竹是不错的原料,后来那边不再产竹子,他便转向洛江等山区寻找节点比较少的长枝竹。竹子用刀破开成近1米的小段后,剩下的就用手撕竹篾,一截竹子的一面,王汉坤可以连撕18层,这期间,不会在节点断掉,每一根竹篾长度、厚度都非常均匀,长七八十厘米,宽0.5厘米。这些扁丝状的竹篾长度、厚宽都非常接近,如果不是现场观看,记者很难相信这是出自双手而非机械。
破开竹篾后,用夹棉刀将竹篾夹得更平滑和柔软些。接下来,根据编花等需要编织斗笠外形,别上纽扣等配饰,最后上漆。制作一顶斗笠,不包括上漆后的晾晒,往往要花一天的时间。
斗笠制作技艺后继有人
50多年来,王汉坤亲手作的斗笠数以万计,他家屋里的墙壁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惠女斗笠。
“这是崇武镇、山霞镇一带的,这是净峰镇和小乍镇一带的斗笠,它们是有区别的。”王汉坤说,在外人看来,惠安女的服饰、佩戴都“差不多”,但事实上,还是有不小的差别,拿斗笠来说,崇武镇的斗笠顶部是四方塔形,旁边有四块红色,还别有4个绿色纽扣;净峰镇、小乍镇一带的斗笠尖头,斗笠的圆周比较平;而东岭镇、东桥镇一带的斗笠,斗笠尖部四周则是四块黑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年轻的惠安女大多不再穿戴传统的惠女服饰,更不用说戴斗笠了。为让这种美丽的传统延续下去,王汉坤也与时俱进,研究出了不少适合年轻人甚至是小女孩戴的斗笠。他把所有的斗笠进行编号,目前已有11种类型、款式。
现在,除了一些中老年妇女戴斗笠,每逢大型节日、村镇惠女表演、学校舞台表演等,仍旧需要大量的斗笠。但即便不是生活中要常戴的,王汉坤都坚持经他亲手制作流通出去的斗笠,都要实打实地过硬,“我制作的‘凤美笠’摔、捏、掐,甚至踩(不要踩笠顶的尖部),它都不会坏,用上二三十年没问题。”也因此,王汉坤在民宅里做斗笠,从来不制作什么惹眼的广告招牌吸引顾客。他的斗笠世界里,“酒香不怕巷子深”,除了本地一些团体,甚至于省外的游客乃至东南亚、日本的游客,也慕名前来找他买斗笠。
虽然5个孩子年少时都会制作斗笠,但制作斗笠的过程既枯燥又单调,且制作时,要弯腰在地面或者低矮的桌面上搭缀,久了就会腰酸背痛,孩子们长大了都从事其他行业,没有继承手艺,王汉坤稍有失落。但最近让他颇感安慰的是,14岁的长孙告诉他:“爷爷,等我长大了,不学其他手艺,就跟你学做斗笠。”(记者 廖培煌 林劲峰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我们的2025!篮球比分直播:发展蓝图出炉2025-01-07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