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在创作影雕作品
日前,福建日报全媒体推出“文脉颂中华”系列专题报道,获得网友的普遍好评。目前,“文脉颂中华”系列专题报道推出第四期原创视频《石头上绣花让文物说话》。
在石头上绣花 惊艳非遗焕发新生机
据《惠安县志》记载,清代惠安石雕大师李周,利用传统石雕“黑白针”工艺,将绘画艺术融入石雕,创新出影雕技艺,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影雕,以石板为画布,以钢錾为画笔,通过妇女巧手,“滴水穿石”般刻出一幅幅美丽的风景,民间称其为“苏杭刺绣绣丝绸,闽南刺绣绣石头”。
在去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参观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展示现场,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俄罗斯总统普京介绍了影雕,称其技艺为“在石头上绣花”,普京总统称赞省级非遗影雕技艺第16代传承人李雅华及其作品《十二金钗》为“美人绣美女”。
据李雅华介绍,每一幅完整的影雕作品,都需经过上亿次的敲凿,凿点的深浅粗细都需要用腕力来调节,而凿点的位置与疏密程度对眼力的要求也十分严苛,惠安女勤劳、勇敢、贤惠,她们靠着这门手艺基本可以养活一家人。
影雕最初是在黑胆石上敲凿而成的黑白画,远远看去像是一幅黑色打印画,实际上是在光亮的黑胆石石板上,经过针点的疏密、粗细、深浅和虚实变化,雕刻出一幅逼真的图案。
经过创新,如今影雕作品可见于人物纪念、艺术装饰、建筑标识等,彩色的影雕作品也越来越多,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相融合,让技艺焕发新的生机。
打破传承门槛盼影雕技艺源远流长
据介绍,影雕工艺是只有惠安女才会的一门手艺。学会这门技艺,大约需要6年的时间。过去,学徒基本上来自于惠安崇武这一带,是有区域性、家族性的传承,许多影雕作品也都展现着惠安女勤劳、质朴的精神。
“我比别人眼睛退化快,因视力的下降,我到了28岁就已经不能完整做完一幅作品,只能做师傅带学生。”李雅华告诉记者,影雕是一门吃青春饭的手艺,对腕力、眼力、专注力要求极高,没有一定的耐力是没法创作的。
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非遗工作者的责任。李雅华认为,非遗的传承应该要突破它的地域性、家族性。只要有学徒对这门技艺怀有崇敬、匠心的情怀,无论来自哪里,她都愿意传授技艺。
“我们现在跟很多学校搞校企合作,让影雕变得社会化、生活化甚至产业化,在奠定它的基础的同时,还要让它能够可持续地发展。”李雅华说,现在很多孩子把学钢琴作为课外兴趣,她要培养孩子们做影雕,让影雕技艺在校园里传开。
据了解,目前,福建由省政府公布的五批共49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括130项国家级项目,纳入市、县两级管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1300多项,并已公布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52名,其中含国家级传承人109名。(海峡网记者 陈娜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