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9月8日讯 近日,第三届“我的中国梦·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获奖作品揭晓,华侨大学文学院微电影《川藏千里行》荣获大赛最高奖项“最美奖”。该赛事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中国大学生在线、文汇报、人民网、易班网、湖南教育电视台主办,大赛评选出51部入围作品,最终有34部微电影作品获奖。
华大《川藏千里行》骑行队员在路途中
《川藏千里行》记录了由华侨大学校友赞助、华侨大学在全校十个学院选拔出十名优秀华大学子在暑期骑行川藏到拉萨的故事。该作品采用纪实手法,一路跟踪记录华大学子的骑行过程。该片的指导老师郭艳梅说,片子的拍摄一路艰辛,要面临高原反应,而且有暴雨、崩塌,每个镜头都历经艰辛。
拍摄环境十分恶劣 每一个镜头都宝贵
去年,从去年7月初开始,以华侨大学学生何志鹏为导演的摄制组,开始了前期跟踪拍摄。记者了解到,最初,摄制组的脚本创作很艰难,因为没有远途骑行的经验,无法预知在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何志鹏说,虽然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拍摄中发生的状况远远比当初设想的复杂。
《川藏千里行》指导老师郭艳梅老师,是华大文学院新闻系主任,她说,这部片子的拍摄从成都到拉萨,一路上都是队员们自己拍摄,一路经历各种各样的艰辛。“有的人有高原反应,有的人腿脚受伤,而且,在路上还遇到各种险情,有暴雨、崩塌,连路基都被雨冲坏。”说起路途中的艰辛,郭老师十分佩服队员们的坚强。
“纪录片的拍摄,永远充满着未知元素和突发性。”郭艳梅感叹,正是路途中的各种艰辛,让每一个镜头都显得宝贵。
大学生坚持与梦想 片子凝聚华大结晶
后期制作同样耗费精力。手机及摄像机拍摄的视频素材相当丰富且零碎,摄制组一回来便开始讨论片子框架结构、筛选可用素材、剪辑排序、撰写文稿、配音、特效制作等后期工作,光筛选素材就耗时半个月。初剪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又修改了7个版本,直至成片耗时三个月。
让郭艳梅老师欣喜的,“片子主要突出大学生的坚持和梦想,弘扬中国梦的正能量和阳光的精神”。她说,在后期制作时,他们尽量做得让画面有视觉冲击力,音乐想要藏族的风格、有震撼力,剪辑要带有节奏感。同时,片子还要突出故事、纪录片的风格,所以保留了大量的同期声。
这样一部《川藏千里行》微电影,近日,获得了第三届“我的中国梦·最美中国”全国大学生摄影及微电影创作大赛最高奖项“最美奖”。在郭老师眼中,“这个片子是不同年级不同学院的同学与老师一起创作的,创作过程不易,整个片子是华大各专业合作的结晶”。她说,很难得,该片得到很多专业人员的肯定,无论是在主题还是艺术手法上面。而且是华大历史上第一个骑行到西藏的纪录片,可能也是篮球比分直播:大学生第一部西藏骑行的纪录片。(海都记者 林继学 实习生 熊坤 文/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争春时 赶订单2025-02-13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