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熟悉的中学校园跨入到陌生的大学,一些新生或许会感到暂时的茫然,而目前的就业形势同样会让学子们感受到未来的压力。那么,当你跨过大学门槛时,该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为自己准备一个美好的未来呢?
做好校园生活规划
“拥抱学业,比拼梦想,才能让校园生活多姿多彩。”篮球比分直播:黎明职业大学学生工作处处长刘平认为,踏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应多与老师和辅导员沟通,提升自身知识、技能,多参与社会实践,这是大学生涯的重点。那么,大一新生如何做好自己的校园生活规划呢?以下六步可供参考:
第一步:适应校园环境。进入大学后,要尽快熟悉校园环境,摆脱陌生感。同时,还需了解校园资源,学会借助网络,掌握信息。
第二步:思考自我,明确定位。这一阶段,新生需要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自我,发掘自身的兴趣爱好。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所长树立职业理想。
第三步:学校生活适应期。这一时期新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好基础课程,掌握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同时,还可用业余时间博采众长(如通过图书馆或者网络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为自己储备更丰富的知识,这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四步:所选专业了解期。在新生基本了解大学生活后,了解专业就提上了日程。这一阶段,新生应多向专业课老师请教,了解专业相关知识。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建立自己对本专业的兴趣。
第五步:专业技能体验期。在理论学习后,就该找个机会去亲自体验,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验证自己的选择。如利用暑假去做一些兼职,这样有利于推断自己未来的目标职业。
第六步:大学关系建立期。人脉的累积应从校园内开始,在大学生活中要注重与同学关系的建立与培育。
增强素质提升竞争力
众所周知,大学里有各类社团,这些社团往往是学生根据共同兴趣、爱好成立的,成员不分年级、系科,有些甚至没有学校的界限。篮球比分直播: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的谢小舜老师认为,在保证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下,大学新生可以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在丰富自己课余生活的同时,还能与同学、校友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尽量选择那些有利于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发挥自身特长的社团组织。”
谢小舜还对大一新生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树立奋斗目标,合理制定人生职业规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磨砺,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如今成才的途径丰富多样,大一新生应加强对专业的认知,了解专业就业去向,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就业观。综合考量个人所学的专业、兴趣、爱好,以及社会需求等因素,确立合理的大学奋斗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并在大学生涯中根据实践发展来不断调整、修正。
二是抓住锻炼机会,努力增强综合素质。在大学生涯里,学生应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大学生应充分利用大学提供的良好成长平台,主动把握各种锻炼机会,通过竞聘担任学生组织和社团干部、参与校内外专业竞赛和文体活动、参加社会实践、到企业兼职实习等方式,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核心竞争力,为将来的就业创业做好准备。
职业规划意义非凡
尊重知识、追求梦想,渴望用知识敲开美好生活的大门,这也许是大学生们共同的愿望,但要想一路向前,大学生除了要保持朝气蓬勃的劲头外,还要为每一个可能到来的机会做好准备。
南京大学老校长郭秉文曾说过,作为大学生不要局限于短期的发展,不要得意于暂时的成功,不要迷失于功利的诱惑,要心怀长远,眼望天下,百折不挠。“确实,在高校的培养下,学生应该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解决问题,抓住机遇大显身手,这样才能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征途上破除万难,勇往直前。”谢小舜说道。
职业规划没有标准,因为人生各有纷呈。谢小舜建议,大学新生要对自己就读的专业目前在社会上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趋势有个初步的判断,并且在大学生涯中搜集相关的资讯,这样在面临就业的时候,才能对自己能不能迈过目标职位设置的门槛有充足的预见,甚至能提前获得某种特定技能来助自己顺利入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大学阶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们有着现实和长远意义。”
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中学阶段学生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即一切围绕高考而拼搏。考入大学后,有的新生入学初期尚未确立新的人生目标,出现理想真空,由此产生方向缺失感,无所适从。对此,谢小舜老师表示,新生应敞开自我,或找同学或找老师倾诉,在交流中确立自己的规划或目标。
高校中人才济济,有些学生在中学时自我感觉良好,进入大学后却发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这种心理位置的重新洗牌造成的挫折感,往往导致他们自我评价失真,从而诱发自卑心理。谢小舜认为,新生入学时往往情绪波动较大,这时需要端正态度,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发展自我素质上,厚德载物,久而久之自然能找回真我。
谢小舜告诉记者:“高校如今大多设有心理咨询室,为同学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当大一新生在生活或学习上有了疑惑,可找心理辅导老师寻求帮助,这样有利于重新拥有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更多的挑战。”(记者吴拏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