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舍整齐,阡陌交通;花团锦簇,随处见绿。日前,记者走进参内镇田底村,一个生态宜居的新农村映入眼帘,让人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可喜变化。
近年来,田底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多措并举推进美丽田底建设。曾获评省级“森林村庄”“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振兴试点村”等荣誉。
“一革命三行动”
提升人居环境
“以前回老家,孩子们5分钟都待不住,现在回来后逛公园、打篮球,房前有树、屋后有花,就是度假。”说起村里近年来的变化,村民朱顺城感慨万千。他告诉记者,多年前,田底村随处可见旱厕、猪圈、鸡鸭圈,垃圾乱扔乱放的现象较多,经过整治后,大家都开始爱护环境了,现在村里越来越美,住着也非常舒心。
田底村党支部书记朱成艺介绍,该村每年都会常态化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由党员干部带头,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开展道路、院落垃圾清扫等工作。
“村里现在配备农村生活垃圾管理员3名,确保运维设施‘定期清理、定时送检’;聘请2名固定工人,每天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就地处置,实现垃圾日清理。”朱成艺说,村里还组建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发动村民力量开展日常巡查,有力推动人居环境提升。
与此同时,田底村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与村民签订承诺书,实行“门前三包”,号召村民主动参与绿盈乡村建设,自觉维护自家庭院和村庄卫生,全面提升村庄环境;建立健全卫生保洁制度、垃圾收集制度、保洁员工作制度,形成村民进行一次分类、保洁员再进行二次分类的规范处置流程。
不仅如此,田底村狠抓“一革命三行动”,按照“适宜容量、规范连接、可清掏、防渗漏”要求,完成对2个村民居住小区和118户农户户厕无害化改造,实现雨污分离。建设农村公厕一座,实施全村三格化粪池改造。开展旱厕、鸡鸭猪圈拆除整治。截至目前,全村共拆除鸡鸭猪圈、旱厕超2000平方米。如今,村里的臭水沟不见了,苍蝇蚊虫也没了藏身之地,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特别是投入120多万元实施的田底村农村生活污水提升项目,创建了“田底污水治理模式”,得到中央农办、生态环境部以及省、市、县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2021年10月19日,田底村作为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提升治理现场会观摩点接受全市检验并介绍经验做法。
奏响产业升级
发展变奏曲
田底村位于参内镇东部,距参内镇政府驻地东南7.5公里,塔斗山东麓,共有177户、1135人,村民收入主要从事水暖卫浴行业、经商和务工,2023年村民人均收入3.6万元,村财收入67.5万元。
田底村村财实现增收的背后,是靠抓住遇到高速、高铁两次机遇,产业发展顺势“变轨”,奏响产业升级发展变奏曲。
朱成艺告诉记者,田底村采用“借鸡生蛋”方式,将荒废的山沟地作为项目建设的弃土场,既增加10万元村财收入,又解决路面“三通一平”的问题。盘活各类资源,通过公共招投标,建成5层半村部办公大楼,既解决无址办公问题,又可将空余场所出租,增加村财收入的同时,也解决本村和周边村80多人就业,平均月工资达3200元。
产业要发展,观念要改变。过去田底村村民以蔬菜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产业单一,转变经济发展形态势在必行。为此,该村成立强村公司,统一管理村里的山地、田地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同时,改造管理空置的祖厝、民居、别墅,打造多形态民宿,为游客休闲旅游提供好去处。
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村里注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充分运用村规家训、牌匾楹联、俗语格言等乡风教化资源,激活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影响村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朱成艺说。
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群众日子富起来。下一步,田底村除了将谋划建设“乡贤回归总部经济”,为家乡经济注入发展动力之外,将深入开展崇尚文明、移风易俗等活动,努力打造成为生态优美、乡风淳朴、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让文明之花在田底村的土地上继续绚烂绽放。
乡村振兴风正劲,破浪前行立潮头。参内镇党委书记李福清表示,田底村是全镇实施乡村振兴的标杆和典范。参内镇将对接“高速经济”“高铁经济”,引导各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全面提升乡村环境,实现产业转型,促进乡风文明,增进群众福祉,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实现乡村振兴。 (记者 章桂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一对非遗花灯 一段海峡情缘2025-01-20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