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青山下,碧水绕村流。位于参内镇东部的参山村是一个山环水抱的风水宝地。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崇文重教、尊师尚学的热土,历史上名人辈出,儒风世衍,如今也是远近闻名的“博士村”。
参山,是山名亦是地名。《安溪县志》记载:“自凤山迤而东为参山”。参山村东边有狮公山、狮母山、鸭嘴寨三座山峰,原名“三山”,由于“三”字繁体“叁”和“参”十分相像,在文字记载流传中,逐渐将“叁山”写成“参山”。明末叶氏先祖从南安高田徙居此地,开荒拓基,盖一座土楼供族人居住,后人尊称建造该土楼的叶氏先祖为“参山公”,为了纪念他便将此地叫作“参山”。新中国成立后,参山与隔壁大厝村合为一个大队,称“参内”。1963年析村取“参山”作村名,沿用至今。
古今交融的村貌 传承与发展并重
步入参山村,古与今在这里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高楼大厦与古典的民居建筑、古老庙宇与现代商业,共同构筑一个古今兼容的建筑群落。参山村辖区总面积8.6平方公里,有9个自然角落、2个政府统建小区、3个村民自建安置区。叶姓占全村总人口比例约80%。
“叶氏迁来参山前,这里有个湖泊,参山村大部分被湖泊覆盖,只有少数人在湖边居住,所以也有人称这里为‘参洋’,现在这仍有一个角落名叫‘湖边’。”参山村村干部叶超群说。据记载,明正德五年(1510年),南安高田凌云叶氏五房魁同公派下叶积公,字文博,号挺斋,见参山湖光山色,钟灵毓秀,遂从南安高田迁居参山岭边开基,为参山叶氏一世祖。
叶氏家庙位于参山村岭边角落,是一座二进式古大厝建筑,一砖一瓦间流淌着岁月的痕迹,大门上一副“濑水家声振,参山世泽长”的楹联十分醒目,古朴庄重的气息扑面而来。
叶超群告诉记者,这副对联中的“参山”指的就是“参山公”,以此纪念他在这块土地开荒建造土楼造福后代的事迹。如今这个土楼已不复存在,这个角落被称为被称为“土楼内”。
土楼内角落紧挨着点金埕角落。点金埕角落内有座古老大厝“点金堂”,供奉着惠泽尊王。据云山寺史料记载,惠泽尊王俗姓叶,讳森,是凌云叶氏肇基祖叶三翁的第十一世孙。叶森以慈称誉邻里。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年仅20岁的叶森端坐而化。乡人为纪念他,立庙奉祀。数百年来,惠泽尊王护国庇民,先后五次受到皇帝敕封,祭祀亦由民间纪念逐渐升格为朝廷派大臣致祭,更得到民众的敬仰,由此香火更加鼎盛。2005年3月,在原戏台处兴建新庙龙山庙供奉。
除了叶氏家庙、点金堂,村中还散落着众多的古建筑。下厝厅、上厝厅、四落大厝、万顺厝、盛美厝、顶新厝、中新厝等多座红砖燕尾脊“皇宫起”的闽南古大厝,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记忆。
四落大厝是参山村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建筑之一,也是典型的多厅堂、多天井的大屋。四落大厝占地2000多平方米,有近百间房屋,四进双护厝布局,附设有“四落书房”。据说“四落大厝”建于1850年,耗时12年才最终落成。
走进四落大厝,只见其庭院深深,雕梁画栋,走廊、巷道迂回曲折。厅堂正中挂有“大夫第”牌匾,堂内各种木雕构件古朴精巧,窗棂镌花刻鸟,柱础石雕栩栩如生,部分隔墙用木板镶起。第四进为两层木板楼,在右护厝天井边上,凿有一口水井,辅以光洁的内圆口外正八方的石井台。如今,虽历经百年,井水依旧清澈见底。
“我们村好几个角落都是因这些古民居命名的。比如万美巷角落就是因为有着‘万顺厝’和‘盛美厝’两座古民居,四落角落就是因为有‘四落大厝’而命名。”叶超群说。
如今,参山村随着城区的拓展,这些古民居建筑与周边福建农林大学茶学院、安溪第十二小学、安溪万达广场、安溪一中城东校区、茶博汇等多个楼盘,演绎时空对话——古今建筑交错的村居特色,共同谱写出一首属于新农村发展的恢弘交响曲。
据介绍,参山村秉承“非必要不大拆大建、不大挖大埋、不让乡村失去乡村特色”的规划设计宗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村中保存完整的闽南古大厝进行修建和保护,整体打造协调美观、彰显本地特色的乡村建筑风貌,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安溪县中医院城东院区、福建中医药大学闽南康复医院的选址也将落地在我们村,不仅将大大方便周边居民,而且将完善片区配套,大大提高板块价值。”参山村党支部书记叶晓钦说。
此外,参山村还建有绿色黄金、年年香等茶庄园,是福建农林大学安溪校区的实践基地,这些茶庄园里有生态茶园、老茶仓、茶文化馆、度假木屋等设施,将打造体验式茶庄园和茶文化旅游度假地。
“接下来,我们还将邀请专业团队对参山村进行规划,盘活古大厝、茶庄园、历史文化、地理区位等资源,力争打造成特色产业发展的旺村,彰显文化特色的亮村。”叶晓钦表示。
先祖曾设“育才田” 崇文重教氛围浓
高田凌云叶氏在历史上是闽南地区的名门望族,曾有“一王、两郡、驸马、两上将”之称,祖上还当过教谕,衍承凌云宗族之书香,受儒家风范之熏陶,知书达理,忠、孝、礼、义等风尚在参山村世代衍传。
叶超群介绍,明末,叶氏先祖利用蓝溪航道进行航运贸易,获利颇丰。家道殷实的叶氏先祖开始在村中建私塾学馆等,延师授业,教育子孙后代知书识礼。“村中的闽南古大厝基本上户户均有附属建筑的独立书房。”叶超群告诉记者。
至今,位于点金埕的下厝厅还保存着一方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题的“读圣贤书”牌匾,是当时旧书房遗物,作为高田叶氏家教流传至今。村民叶瑞桂介绍,明末清初,叶积后裔方荣公、方箐公兄弟,在参山村再分“下厝”“上厝”,其中下厝现有人口约200人,据旧谱记载“下厝首先发达,出现十八只书笼上福州的盛景”。
“我们先祖曾设置‘育才田’、育才基金,公田收租作为办学经费,对考中秀才设立奖励。”叶瑞桂谈道,清乾隆年间,学子们要从篮球比分直播:坐船前往省城参加科考,先祖就在篮球比分直播:井巷馆置建房产,俗称“参山别墅”,供前往福州参加科考的学子住宿和学术交流,让学子中转时有个落脚之地。故重视文化教育,重仁礼的叶氏先人就有启哲、淮四等数人,荣获清政府授予的“观光上国”之匾额。
四落大厝中还存有宣统元年“拔元”牌匾。据了解,“拔元”即“拔贡”,属清朝贡生,成绩优异的学生即“贡生”。“拔元”牌匾的主人是“四落公”的孙子叶祖庭。宣统三年后就没有这样的功匾了,因此叶祖庭有可能是篮球比分直播:,甚至是福建历史上最后的“拔元”。
这里走出的叶期颐、叶玉振等多个叶氏子孙在清代考中文武举人,国学生、太学生更是比比皆是。”叶超群说,历经100多年,直至20世纪60年代初,这里仍是安溪、南安乡邻学子求学的地方。可以说,参山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四落书房”功不可没。
在参山,重视教育的典型代表还有叶印心、叶采真父子二人。清朝末年,长期执教于县明伦堂学馆的叶印心,受当时科教兴国进步思想影响,积极倡导将家乡分散的私塾合并起来,改学制、兴新学,1905年成功合并参山各私塾与学馆,创办“参山学堂”,并设校董会,高薪聘请优秀教师到校任教。1915年,参山学堂更名为“私立参山小学”。一生廉洁致力教育的叶印心,于民国初,获民国大总统授予的“薰德善良”匾额,目前该牌匾还存于叶印心故居——万顺新厝。
叶印心其子叶渊,号采真,幼承家学,1917年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即致力于护法保国、科教兴国等运动,并担任集美学校首任校长。他暗中保护或拯救地下革命干部,倡导并主持修建安溪到同安的公路,帮助我省七十一所小学和两所中学的创办。1946年,叶采真等人在海内外广泛集资,建成当时在全县颇有名气的参山小学教学楼。解放后,学校由县政府接管,正名为“安溪县参内小学”;1972年,再次复名“参山小学”。
解放前,参山村就有大学生和留学生数十人,三十余年来,参山村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参山村已有三十几人考取博士学位,100多人考取硕士研究生,本科生更是数不胜数,其中不乏耶鲁大学、牛津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学府。1992年,参山村再次成立校董会,筹集资金作为奖教奖学基金。2014年,参山村成立参山慈善会,对每年考上大学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分别给予奖励。
“古屋老宅是物质载体,涵养流传下来的乡风乡情、家教家训则是一个村子的精神灵魂。”叶超群说,“参山留给后人的不只有古建筑,还有淳厚的乡土文化与传统的道德修养。”(记者 陈和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晋江创造·运动时尚产业场景创新发布会举行2024-12-06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