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来自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的首批肉牛顺利抵达漳州诏安县育肥场。从西北内陆到东南沿海,跨越2000多公里,一头牛串联起肉牛养殖主产区与鲜牛热销区,标志着闽宁协作“北牛南育 南销促北”新模式正式落地,将为两地牛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漳州古城举办的海原县2025年招商洽谈暨农特产品宣传推介会现场林依妮 摄
扫一扫观看相关视频报道
优质牛群邂逅繁荣市场
首批运抵的100头安格斯牛,是诏安与固原肉牛产业协作结出的硕果。这场“北牛南销”,是闽宁两地优势的精准对接,更是一次山海携手的强强联合。
固原的肉牛产业,是当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这里拥有“固原黄牛”等优良品种和成熟的养殖技术,牛源充足、品质可靠且产业基础扎实。仅此次肉牛来源地隆德县,全县肉牛饲养量就达16万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2亿元。
而诏安,则凭借独特优势成为“北牛南销”的重要枢纽。作为闽粤交界的“4小时热鲜牛肉交通圈”中心,诏安距离福州、深圳约400公里,车程仅需4小时,可快速辐射闽粤这一热鲜牛肉主要消费区。据了解,福州至深圳一带日需消费肉牛约7000头。
除了市场区位,冬季气候温暖的天然条件,更让诏安成为肉牛二次育肥的理想之地。相比北方冬季寒冷导致牛“吃多长少、运输掉膘”,这里4至5个月的育肥周期能让肉牛平均出栏体重超600公斤。“新引进的牛体型较瘦,经过育肥后可形成雪花纹理,其中安格斯牛的雪花肉尤为丰富。这些牛肉主要供应闽粤地区的牛肉火锅市场,深受消费者喜爱,价格也相对较高。”丰营(诏安)畜牧业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盈说。
“90后”李盈是诏安人,自16岁起便辗转广东汕头、广州及上海等地从事肉牛屠宰、肉牛中转,如今返乡创业。此次经政府牵线搭桥,其公司将陆续从固原采购肉牛。
李盈的事业成长轨迹,正是众多诏安人投身牛产业的缩影。早在30年前,已有诏安人走出家乡,在闽粤等地从事肉牛屠宰与火锅餐饮。“闽粤地区每四头热鲜牛肉中,就有一头经诏安人之手处理。”据统计,目前全国逾5万诏安人深耕肉牛相关产业,足见其市场地位优势。
为让固原的“牛源品质”与诏安的“市场区位”深度融合,9月中旬,诏安县与固原市农业农村局签署《肉牛产业战略合作协议》,整合固原在种源、技术、饲草、牛源上的产业基础,以及诏安在政策、市场、资金、育肥上的配套优势,创新采用“北牛南育 南销促北”模式,构建从牧场到餐桌的跨区域肉牛全产业链协作体系。时隔一个月,首批“宁牛入诏”,后续更多固原“宝贝牛”将沿着这条协作之路,走进东南沿海“大市场”,让福建消费者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新鲜、地道的六盘山牛肉。
“宁夏牧区牛源充足且品质好,南方则市场需求旺盛,这次优势精准对接,是发展共赢之举,将为双方牛产业注入强劲动力。”诏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沈和通说。
要素流动助推产业升级
为破解以往“有市场无产业”的发展现状,诏安不再满足于传统牛肉销售模式,而是立足市场区位、产业人才等优势,谋划南方肉牛集散中心项目,力求通过“种、养、加、销”全产业链布局将一头牛“吃干榨净”。
该项目总占地4541亩,总投资超10亿元,布局“一核四区”产业矩阵,涵盖肉牛集散核心区、屠宰加工与冷链物流配送区、牛副产品再利用加工区、饲草料生产加工区及生物有机肥加工区。“这种规划实现了从活牛交易、育肥屠宰,到牛皮、牛血、牛骨等深加工,再到粪污转化为有机肥的全程闭环。”沈和通表示,通过整合分散产业资源,可形成规模效应。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可暂存肉牛5.67万头、屠宰加工20万头,还将带动周边包装、物流等配套产业集聚,构建“活牛进场—育肥增重—屠宰加工—冷链出县”的全链条运营模式。
自去年7月起,诏安陆续启动育肥场(一期)、肉牛屠宰场及肉牛交易中心项目建设。今年9月,南方肉牛育肥场(一期)竣工投用。作为目前南方地区单体最大的肉牛养殖场,该育肥场设计存栏1.31万头,划分为9个育肥单元,并配备草料棚、兽医室等设施。目前已有4家养殖企业签约,入驻6个单元,来自宁夏、吉林的2000多头牛已进场。
“诏安有市场优势,且对肉牛产业的规划十分清晰。”李盈表示,其公司不仅租用育肥牛舍,还投资参与肉牛屠宰场和交易中心项目建设,对家乡肉牛产业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有了产业配套,诏安牛产业升级还需要技术创新、优质种源等多维支持,闽宁协作正是补短板的关键。根据两地《肉牛产业战略合作协议》,固原将利用优质肉牛种质资源和技术优势,为诏安提供牛源、冻精、胚胎等,支持建立母牛繁育基地及扩繁群;组织专家团队提供标准化养殖、疫病防控、饲草料配制、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现场服务;合作开展技术攻关,破解产业共性技术难题;共同打造“诏安-固原”肉牛品牌,联合利用线上线下渠道推介产品、开拓市场。双方还将建立产业信息交流机制,定期沟通生产、价格、供需、政策等信息,探索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为产业决策与市场预警提供支持。通过开放各自优势资源,促进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
9月18日,在“宁牛入诏”启运仪式上,隆德县副县长吴毅说:“此次合作,既是闽宁协作战略深化推进的具体实践,更是两地依托资源优势、实现产业互补的创新探索。期待以此次启运为起点,与诏安县在肉牛养殖技术交流、市场渠道共享、产业链条完善等方面深化合作,让‘六盘山的馈赠’香飘东南,为闽宁协作注入更强‘牛动力’!”
“全牛盛宴”力促产旅融合
有好牛还要会烹饪,诏安人就善烹牛。其实,在餐桌上,宁夏的优质肉牛资源与诏安的烹饪技艺早已融合。
牛肉丸、牛肉水饺、牛肉煲仔饭、牛肉滑、牛肚煲……在诏安人的庖厨江湖里,一头牛能够烹饪出各种各样的美味菜肴,特别是诏安牛肉饭、“潮汕式火锅”、卤牛肉等菜品成为当地文旅经济的美食招牌。
10月19日,记者走进景升牛肉火锅店,师傅们忙着解牛、切片、摆盘和烹饪,食客将鲜红牛肉置于漏勺,沸汤中轻涮10秒,入口醇厚鲜嫩,引起阵阵赞许声。“诏安牛肉火锅很鲜嫩!”来自福州的林生在广东饶平工作,经常与同事结伴前来品尝。
“宁夏高寒地区出产的肉牛品质上乘,我们长期从宁夏固原等地采购活牛,现宰现卖,国庆假期日均销量可达三至四头。”景升牛肉火锅店厨师长叶梁侠表示,待诏安南方肉牛集散中心建成后,可就地采购宁夏肉牛,届时将更为便利。
为让更多人感受牛之百味,助力产旅融合,9月4日,诏安县以“品诏安至味,飨全牛盛宴”为主题举办全牛宴品鉴会。乡厨们以蒸、煮、卤、炖等多样烹饪技艺,将牛身各部位化为一道道美味佳肴。全牛宴分生牛、主食、热菜小吃、特色菜4个系列,有“生牛拼盘”、牛肉煲仔饭、炸牛肉粒、红烧牛腩、卤牛肠等。“来诏安,从‘头’吃到‘脚’,从‘外’吃到‘内’。”叶梁侠说。
今年国庆期间,诏安中山路美食嘉年华推出特色牛杂汤,一碗汇集牛肚、牛筋、牛肉丸等食材,让游客“一口吃遍全牛宴”,进一步促进肉牛产业与文旅经济融合。
同样,全牛宴也成为闽宁协作不断深化的纽带。10月17日至18日,“丝路连山海 闽宁续新章”海原县2025年招商洽谈暨农特产品宣传推介会在漳州古城西广场举办。现场,麻辣牛肉干、金汤金钱肚、蒜香牛肺等120道牛肉美食和农特产品等集中亮相,让漳州人民沉浸式感受海原风土人情。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漳浦县与海原县对口协作9年的积淀,这不仅是一场美食盛宴,更是两地农产品贸易与交流的桥梁。
无论是“宁牛入诏”,还是海原牛肉美食等农特产品推介,两场以“牛”为媒的活动,源于一场跨越山海、持续29年的协作接力。29年来,闽宁协作已从单纯政府援助,发展为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如今,两地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牛产业正成为跨越山海协作的新注脚。
报业集团记者 李妙珠 通讯员 杨宇煌 沈炜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朱雀三号进入首飞准备阶段 可用于大型星座2025-10-21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