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4月23日讯(通讯员 柯得胜 林素真 胡文鑫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 文/图)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漳浦县石榴镇积极探索养殖业转型升级路径。今年,该镇通过“旧猪舍改造+生态养殖模式”双轮驱动,当地养殖户从传统生猪养殖成功转型肉鸭、鹌鹑等特色养殖,在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构建起绿色生态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漳浦县石榴镇下林社区改造一新的生态鸭舍,只见数千只肉鸭在松软的发酵床上活动自如。养殖户蔡志林告诉记者,过去养猪每天要冲排好几吨污水,如今改造后采用“垫料+益生菌”的肉鸭养殖模式,鸭粪落地就被混有益生菌的垫料吸附,发酵后的垫料还成了“宝贝”,可用于种菜、种果、发展林下经济或加工成有机肥,真正实现了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转型背后是“公司+农户”产业模式的强力支撑。“我们养鸭户现通过与公司合作,无需担忧养殖成本与产品销路问题,公司会负责销售。公司还派了专员进行养殖指导,我们则配合公司提升鸭苗存活率与料比。”石榴镇下林社区转型户蔡志林说道。
蔡志林口中的合作模式,正是温氏集团福建水禽公司推行的 “公司 + 农户” 模式。该模式将肉鸭养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资源整合,将品种培育、疫病防控、质量追溯等全流程纳入标准化管理。这种模式不仅保障了肉鸭产品质量稳定,还降低了养殖户的市场风险,实现了养殖户与公司的合作双赢。眼下,蔡志林饲养的首批肉鸭也迎来收获期,12000余只鸭子,将由温氏集团统一收购、统一销售。
温氏集团福建水禽公司漳浦服务点经理邢佩瑶介绍,“我们公司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与养殖户进行合作。也就是公司为养殖户提供鸭苗、饲料、药品、疫苗及技术指导服务等,最后我们保价回收,养殖户只需要提供场地与劳动力即可。”
在肉鸭养殖转型成功的同时,石榴镇还探索鹌鹑养殖转型路径,将闲置猪舍改造为鹌鹑养殖基地。如今,基地内干净整洁的层叠式鹌鹑笼整齐排列,自动化的喂食、饮水设备高效运转,养殖户只需做好日常管理。合作社定时定点上门收购鹌鹑蛋,稳定的销路和价格,让养殖户切实尝到了甜头。
石榴镇东山村委会监委主任薛清河表示,目前东山村推行的猪舍转型鹌鹑养殖场,也是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合作社通过与养殖户合作,定时定点上门收购鹌鹑蛋,按目前情况来看,养殖户反映效益不错,下一步,该村也将进行经验推广,引导更多养殖户转型升级。
从“散乱污”到“绿富美”石榴镇的转型实践证明生态与效益并非单选题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革新传统养殖业正焕发新生机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写下生动注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罕见出土五件古代“蒸锅”,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挖掘篮球比分直播: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