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月4日讯( 闽南网记者 卢樘龙 文/图)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门,唐末一代高僧罗汉桂琛更是漳州少有的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妥善抢救性保护、安放好其遗骨,对漳州佛教事业、文旅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唐末一代高僧罗汉桂琛(867-928),是禅宗五家之一“法眼宗”开创者清凉文益的师傅,正是清凉文益在漳州修行期间得到罗汉桂琛的点化后开悟,进而从漳州前往江西开创了影响甚远的法眼宗。
罗汉桂琛在漳州驻锡长达二十几年,最后在漳州圆寂,墓塔在芝山脚下的“塔林”(今漳州七中处),特殊时期被破坏,被漳州民国文化名人“泥水状元”李明月长子李冬雨,从残存的石匣中检出了几块骨殖(有头盖、手、腿骨等)用报纸包好,目前李冬雨早已去世,罗汉桂琛遗骨由李冬雨女婿邹清俊保管,暂存于老宅之中,由于保存不善,骨殖数量比原先已经少了许多。
为此,今年漳州“两会”期间,漳州市人大代表王松柏建议,要抢救性安放唐末高僧桂琛禅师遗骨。
王松柏建议,由漳州自然资源局、漳州市住建局统筹,遵照遗骨保存者的遗愿,在罗汉桂琛墓塔附近的芝山公园修建舍利塔,安放好高僧遗骨。由漳州自然资源局负责对芝山公园相关用地进行变更规划, 漳州市住建局统筹园林管理部门负责具体修缮。
与此同时,由漳州市民宗局、漳州市文旅局组织高僧罗汉桂琛研究研讨,并纳入相关文旅产业发展规划。众所周知,法眼宗是佛教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源自六祖惠能门下石头宗一系,始于清凉文益,而罗汉桂琛是点化清凉文益的高僧,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代高僧。关于罗汉桂琛在漳州的经历,在历代佛传中有明确的记载,史料充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此,王松柏建议由漳州市民宗局组织专家学者,对罗汉桂琛在漳州弘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出版相关成果;由漳州市文旅局组织研究相关文旅产业发展结合,进一步提升漳州“宗教+旅游”发展的水平与质量。
推荐阅读:
唐末高僧桂琛禅师与漳州的渊源
罗汉桂琛(867-928),唐末五代时浙江常山人,俗姓李,佛教禅宗第四十一世地藏禅师,世人尊以“罗汉桂琛”。唐末,漳牧王公特别在闽城西石山(今漳州芝山石龟头附近)建造精舍,命名为地藏院,礼请桂琛禅师驻锡讲法。在地藏院驻锡长达十几年后,桂琛禅师移锡漳州罗汉院(今漳州芝山大院一带)。当时的罗汉院破垣残瓦,颓败不堪,条件十分艰苦,但桂琛处之泰然,毫不介意,继续弘扬禅宗密法,大阐玄要,不数年南北参徒越来越多,契机开悟者不知其数,其门下出名的有抚州曹山文益,江州东禅休复。
罗汉桂琛对清凉文益说:“若论佛法,一切现成。”清凉文益当下开悟。后来清凉文益离开漳州,在江西开创了法眼宗,成为禅宗五家之一,他强调“一切现成”的观点,正是由桂琛点化开悟而来,并成为法眼宗的玄旨所在。造诣精深的桂琛禅师,其所弘扬的佛法影响越来越深远,世人尊以“罗汉桂琛”之号。唐天成三年(928年)秋天,桂琛禅师在遍览近城的寺院后不久示现疾病,数日后安详坐化,享年62岁,僧腊40,谥号“真应禅师”。桂琛禅师墓塔在芝山脚下的“塔林”(今漳州七中处),墓塔依山而建,圆形塔式,塔后有龟形护墙。墓前开阔,自上而下建有多级墓埕,规制恢宏。
此前,桂琛禅师墓塔遭到破坏。据漳州民国名人,“泥水状元”李明月后裔李保文介绍:原桂琛墓塔距李氏祖坟仅10多米,他们都见过,墓前还立了“荷表”。1968年清明节,李冬雨(系李明月之长子)去扫祖墓时,发现桂琛墓塔已被毁坏,装遗骨的石匣被打碎,李冬雨从残存的石匣中检出了几块骨殖(有头盖、手、腿骨等)用报纸包好,带回家收藏。李冬雨逝世后,该骨殖由其女婿邹清俊保管,由于保存不善,骨殖数量比原先的已经少了许多。邹清俊称,依照李冬雨遗愿是在芝山公园附近选地建一舍利塔安放桂琛禅师遗骨,并愿意无偿献出。
罗汉桂琛墓塔原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