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月8日讯(闽南网记者 李昌乾 文/图)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民间信俗与传统艺术丰富多彩。
据统计,列入漳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95项,其中包括浦南傩舞、大鼓凉伞舞等5项传统舞蹈;哪吒鼓乐、锦歌等11项传统音乐;芗剧、木偶戏、竹马戏等17项传统戏剧;以及疍民送王船信俗、东山关帝信俗等39项民俗。这些传统艺术和民间信俗,是大众生活的艺术体现,是劳动人们的智慧结晶。但存在着资源分布较散、整合力度不够、文化生态空间整体保护不足等问题。为此,在今年两会上,漳州市政协委员、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玉玲教授提出“关于整合民俗文化资源,为漳州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的建议”(以下简称“提案”),合理整合民俗文化空间,有效开发利用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资源,既能彰显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又能为漳州历史文化名城增光添彩。
郑玉玲教授提案指出,目前,漳州传统艺术和民间信俗存在的短板主要包括:民俗文化资源分布较散、整合力度不够,文化内涵挖掘有待加强。诸如漳州疍民进发宫“送王船”信俗被列入中马联合申报的世界非遗代表性传习点之一,而对其信俗仪式背后承载的漳州历史文化认识不够。九龙江流域疍民习俗(生产生活、水上送王船、三坛鼓科仪、造船技艺等),自古以来牵动影响了九龙江流域的芗城区、龙海区、南靖县、平和县、华安县、长泰区等区域疍民。如今随着疍民上岸,九龙江疍民信俗生态资源没有整合保护而日渐式微,没能有效发挥世界非遗传习点的整体效应。
同时,漳州各县区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但目前已开发资源分布较散,主要集中在芗城区、南靖县、东山县等县区,缺乏区域间的合作,难以形成大规模。比如漳州古城祭孔佾舞与东山关帝祭关佾舞;漳浦竹马戏与南靖竹马舞;闽南王爷信俗与各县区送王船习俗,等等,这些文化内涵相近但地区分布不同的民俗文化,如何通过适当的整合与开发达到“1+1>2”的效果并增强民俗文化的吸引力,是今后民俗文化研究和发展开发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此外,民俗文化传承主体整体素质不高。漳州民俗文化的人才结构不平衡,尤其是民间信俗方面,传承主体以中老年群体为主,且大部分来源于民间,缺乏系统的素质教育与专业培训,难以准确把握民俗活动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随着民间艺人逐渐减少、流失,若没有政府的有力引导和抢救,没有青年的积极参与和传承,民俗文化不仅面临着缺乏创新的局面,更有可能陷入后继无人的困境。
为此,郑玉玲教授建议有效整合资源,科学开发具有九龙江流域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郑玉玲教授指出,文化遗产保护,更重要的是文化空间的整体保护,尤其是民俗和艺术。比如,九龙江流域疍民习俗的整合保护,建议以疍民习俗、民间信仰及其依附的传统艺术项目为核心,依托旧中山桥、姜公祠、进发宫庙船等古文物,以及九龙江南门溪、圆山东麓等自然物,促成整片历史资源与古城街区间的相互融合,从而营造出“水陆一体”的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生态空间。同时,建议漳州市抓住世界非遗契机,有机整合与疍民习俗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送王船、三坛鼓乐、跳旗花、龙舟赛等)、物质文化遗产(中山桥、姜公祠、古庙船)等历史遗产资源。以九龙江南门溪为中心拓展水上生态区域,建造南门溪民俗文化园,一方面能与漳州历史文化街区衔接,形成漳州古城水陆游览线路;另一方面盘活九龙江“南—北”两岸的民俗文化资源,整合形成漳州古城文旅的新热点,打造闽南文化特色旅游路线。
同时,在资源整合与文旅融合,实现漳州文化与旅游的共同繁荣方面,郑玉玲教授建议在资源整合上,将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非遗项目集中在一起,进一步激活漳州各县区的闽南民俗传统文化资源,利用人工智能及新媒体技术,建立图、文、影音并茂的立体展示资源,以及民俗艺术展演场馆,让各地文化内涵相近的民俗艺术有展示融合的“对接空间”和“活化”平台。加快推进非遗资源的整合由传统保护媒介向现代数字媒介的转换,最终实现闽南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整合,实现共建、共通、共享。而在文旅融合方面,郑玉玲教授建议要在保护性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出“非遗+民宿”“非遗+乡村旅游”“非遗+研学”等多种跨界融合的新模式。比如,以民俗文化为依托,规划合理的旅游路线,实行景区通票制度,不仅提升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还充分展现漳州独特的民俗文化。
此外,郑玉玲教授表示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整合研究、决策与传承教育,增强文化自觉。她建议政府出台“招才引智”“引才回乡”政策,挖掘并扶持中青年民间艺术家与传承人。同时,建议建立漳州民俗文化保护专家智库,目前已成立的“漳州古城保护咨询委员会”,无疑是很好的举措,整合各领域专家学者,并提供深入田野调研、研究咨询决策的平台,亦可发挥各专业优势,为相关漳州市政府、文化部门建言献策,提供针对性且建设性的指导咨询帮助。重视漳州民俗文化的宣传教育,通过“民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等形式让更多年轻群体意识到自身的文化责任,并积极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此外,建议实施漳州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篮球比分直播:、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漳州特色节俗。加强对传统历法、节气、生肖和饮食、医药等的整合研究阐释、活态利用,使其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