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宁可平时断腕,莫等战时流血。
“有些军队进行改革,是因为他们打了败仗,或是赢得很困难。如果能够轻松获胜,他们是不会进行变革的。” 美国防务分析专家约翰·派克可谓说到了点子上。
有的认为:“改革既然如此之艰难,不如等打一仗再改,打痛了,改起来就痛快了!”这种偏激的观念,极其有害,极其危险。
晚清70年间,曾发生过两次大的世界军事革命,尽管有睁眼看世界者,有望海殉国者,有为变法流血者,但都无法改变国运衰败、改朝换代之命运。
自春秋战国到鸦片战争的两千多年,中国从未出现过以新质取代旧质的重大军事变革。除了生产力发展的原因外,“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的思想守旧难辞其咎。
国家的改革发展是军队改革的重要基础。中国的军事变革,必须力争在和平时期完成。这个时候改革,若论成本和风险,恰恰是最低的。
从国内环境来看,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国防和军队改革不会做“无米之炊”。再者,军队改革作为国家改革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是被推着在改,大势所趋,水到渠成。
从国际环境看,大国关系在不断调整,国际力量在重新组合,新的战争形态尚未最后定型,正是后发赶超的“窗口期”,必须抓紧“补课”。
恩格斯在论述19世纪欧洲军队改革时曾指出:“当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时候,让这些保守的偏见在军队中占统治地位,是没有好处的。”
等待是最大的代价,不做是最大的风险。若不抢抓机遇,等到“虫蛀其根,腹已半腐”(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参加甲午海战的洋员泰莱语)时再改革,代价何其惨痛!
3. 只要方向对路,不怕摸夜路。
长征途中,毛泽东曾亲笔写过一张《行军告示》——
“我们必须准备走大路、小路、直路和弯路。”
“走过白天是黑夜路,走过黑夜是白天路,走过天涯还有路!”
“走上坡路、下坡路、岔路和斜路,还要准备走绝路!”
“走完绝路,我们再赶路!”
这种排除万难的豪情、百折不挠的坚韧、破釜沉舟的胆魄,是对长征精神最通俗化的哲学概括。军事领域作为最具变革、最具创新的领域,尤其需要这种认准方向不回头的闯劲和干劲。
近年来,俄军在新一轮激进改革中,指挥机关数量减少了一半,所有缩编部队被裁撤,仅空降兵保留师团编制,旅成为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彰显出改革的决心和力度。
精简指挥层级,强化联合指挥,增加新型作战力量,缩减非战斗人员比例等,这是世界军事革命的大方向、大趋势,不可逆转,不可违拗。
当前我军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头大、腿短、尾巴长”,尤其是领导管理体制和作战指挥机制,与军队的现代组织形态不相适应、与打赢信息化战争要求不相适应,已经成为联合作战训练的瓶颈,成为战斗力生成的“病灶”,非打破不可,非动手术不可。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抓住了军队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方向性问题。
战略指向哪里,军队的未来就在哪里。
正如习主席所指出:“搞改革,现有的工作格局和体制运行不可能一点都不打破,不可能都是四平八稳、没有任何风险。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