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中国探月工程将迈出实质步伐,嫦娥三号将于12月初择机发射。昨天,相关权威专家也对这次探月过程进行了详细解读。专家表示,相比近地面飞行,月球探测风险大,嫦娥三号的技术难度不比载人航天小。而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将为将来我国航天员登月提供技术支持。这次月球车探月,也将为今后把中国航天员送上月球奠定基础。
须保证玉兔在月夜不被冻坏
“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新研技术比例达到80%以上。”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说,“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闯七道‘坎’,包括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地面试验验证等。”
中科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高级顾问欧阳自远表示,尽管嫦娥三号的落月着陆区虹湾相对平坦,但并非一马平川,技术上有很多难点。
欧阳自远介绍,最大的难点是软着陆,月球上没有大气。科研人员采用变推力发动机、自主导航控制技术和研发缓冲吸能部件来攻克这一难关。其次是月夜生存。月昼月夜有330多摄氏度温差,必须保证各载荷在寒冷的月夜下着陆器和探测器不被冻坏,太阳出来时再自动唤醒开始工作。
38万公里外控制是极大挑战
嫦娥在月球上进行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地面发出指令。和之前的载人航天只是在近地面活动不同,这一次月球车是要在38万公里外活动。
如何从38万公里外控制嫦娥三号?要在月面上驾驶巡视器,在嫦娥三号上面装了3对相机,相当于给她装了3对眼睛。利用相机拍回的照片,恢复出月球表面的三维地形,然后进行路径规划,把控制数据发送到巡视器上,让巡视器按照地面上设计的路线进行运动。
探月难度不比载人航天小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焦维新教授昨天表示,探月和载人航天是两个不同的工作系统。载人航天是要把飞船运抵近地球轨道,生物保障系统尤为重要,就是说一旦出了问题,也要能保障航天员安全。而探月工程,我们现在是不载人的,不用考虑人的安全,首要考虑的是如何在月球表面着陆。由于两者解决的问题不一样,侧重点不一样,对任务的要求也不一样。所以,也不好说哪个难度更大,但探月技术的挑战不比载人航天小。
他同时表示,载人航天和探月也是有联系的。我国的载人航天技术现在是近地轨道,将来要把人送到月球,人要飞38万公里,如何让航天员安全着陆,离开月球表面,环绕月球轨道和飞船对接,飞船再返回地球,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将为我国未来开展载人登月提供技术支持。
探月高风险
全球成功率仅51%
□解读
发射时间
如何确定?
肩负“落月”重担的嫦娥三号任务计划下月上旬择机发射。这个发射时间段是如何确定的?
对气象条件
要求苛刻
在卫星发射时间的选择上,有一个“窗口期”。所谓发射窗口期是指运载火箭发射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范围。这个范围的大小也叫做发射窗口的宽度。窗口宽度有宽有窄,宽的以小时计算,甚至以天计算;窄的只有几十秒钟,甚至为零。
国防科工委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工作人员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卫星发射要求的气象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对温度、湿度、平均风速和高空风速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同时,要求距发射中心30~40公里范围内无浓烟、雨和雷电,能见度不小于20公里。若不具备发射条件,必须更改发射计划。
每月仅1~2次
发射机会
焦维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嫦娥三号“窗口期”的考虑因素特别多,根据地月的运动规律,嫦娥系列每月只有1~2次的发射机会。若考虑到轨道光照条件对电源子系统的影响,对两次发射机会还要进一步限制。
“要考虑节省能量。”焦维新表示,探月卫星飞行时间越多,能量就越少,路径不同,导致使用能量也不同。此外还要考虑尽量与月球轨道共面,“月球与地球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发射的最佳时间,如果延迟可能多花一些能量”。
“还要考虑的一个因素是嫦娥的下落点。”焦维新表示,嫦娥三号调整轨道后要进行着陆,着陆点选在虹湾地区,要保证“落月”的时候是白天。综上考虑,才能确定嫦娥三号发射的“窗口期”。
□背景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说,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具高风险的工程,据我们掌握的资料统计,截至目前,不包括嫦娥三号,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其中,美国59次,苏联64次,日本和中国各2次,欧空局和印度各1次。以上共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有51%。
嫦娥三号任务肩负我国首次软着陆月球和月面巡视勘察的重担。目前,全球仅有美国、苏联成功实施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只有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苏联开展了2次月面无人巡视探测任务。(据国防部网)
推荐阅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