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桑拿,汗水洗澡,躺下就是铁板烧;大街上,看吊带短裙,分外妖娆……”受“副高”强势且稳定少动等因素的影响,近期,三分之一个中国进入了“烧烤”模式。截至29日,全国有43个市县日最高气温超过40℃,53个市县出现极端高温天气。一时间,各地版本的《沁园春·热》风靡微博。
作为回应,7月30日,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签发命令,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高温)Ⅱ级应急响应,这是今年以来气象部门启动的首个高温Ⅱ级应急响应,也是自2010年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制定以来,气象部门启动的首个针对高温的应急响应。(7月31日《新京报》)
提起洪水、干旱,人们自然而然会将其视作灾害,但对于高温,尽管其威力丝毫不逊于前者,中暑甚至热亡的悲剧一再发生,但无论是舆论还是政府,却鲜有将其当成“灾难”来对待的,甚至“战高温、夺高产,流大汗、做奉献”还曾被宣扬成一种值得赞许的精神品质。在此观念的影响下,尽管这些年从国家到地方,相继制定并采取了一些措施,如2009年建设系统强制午休、2010年中暑被列入职业病目录、2012年《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颁布……但总的来说,面对高温,我们仍缺乏成熟的应对体系。
但诚如社会学家肯林堡所言,热浪是一种特别的灾难。近些年,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构建城市热灾管理体系,像抗击震灾和水灾一样对待“热灾”。譬如芝加哥市就规定,气温达到40.6度以上,全市启动紧急计划,所有市政建筑都要进入24小时制冷状态,免费开放供市民乘凉。这些理念和实践,对于正在经受高温炙烤的国人来说,显得尤为宝贵。
毕竟,在全球气候异变及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高温年年有”似乎已不可避免。既然无法阻止高温的来临,那么有关部门就应该未雨绸缪,尽可能地把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确保市民在高温天里的生活品质与劳动尊严。
众所周知,每当发生洪涝、干旱,政府总会启动一定级别的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并采取相对应的抢险应对措施。现在,这套机制被引入到热灾的预防管理上,无疑是件好事。但能否发挥预期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完善并扩大涵盖范围,我们要走的路还有很多。比如,在高温天来临之前,对相关水电设施进行检查维修,防止高温天里出现跳闸、停水等突发情况;当气温达到一定度数,尽可能多的开放一些公共场所供市民纳凉,避免再发生“地铁赶人”的事情;而一旦遇到有人中暑,立即开辟绿色通道,使其能得到第一时间的抢救……
总之,站在群众利益的角度,诸如抗热降温这样的民生善政是多多益善。如果有关部门能够把这一切都做细做好,搭建起完善的城市热灾管理体系,那么等来年高温天再度将临之时,才有底气大声宣告:我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应对防范的准备!(文/王垚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