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彭宇案回顾
南京一男子彭宇称因搀扶摔倒的老太太,反而被告上法庭。9月,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彭宇被判赔45876元。判决书称“从常理分析,彭宇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网上舆论一片哗然,不停地有网友站出来说自己好心帮忙被反咬一口的故事,所有这些综合在一起,大部分网友认定彭宇是好心没好报,简直就是现代版农夫与蛇的故事,甚至有网友号召给彭宇捐款。
彭宇案不是道德缺失的借口
前日,南京浦口区江浦街道市民广场,一位七旬老人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动弹不得,可是20分钟内,周围围了一圈人却没人伸出援手。后城管队员叫来救护车送其入医院,目前,民警仍在与其家属联系中。(《现代快报》)
又一起老人跌倒旁人不扶事件,人们再一次把矛头指向彭宇案:2007年,南京小伙彭宇帮助跌倒老太太却反成被告,最后被法院判赔偿一案。不知道是南京的法院真的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弱智,还是彭宇本人在案件中确有难以说清之处,但这起案件被认为是路人跌倒不扶现象的直接原因。遇到路人跌倒,特别是老人跌倒,无论是事发时的在场者,还是舆论上的在场者,都把怕成被告、怕惹官司、怕成为“彭宇第二”作为自己的道德借口。
但这样的道德借口真的无懈可击吗?并非如此。以此事件为例。“老人经过短暂昏厥后,竭尽全力想拨打身旁的手机求救,经过几番挣扎都没有成功。”但现场众人围观20 多分钟,没有人帮老人打求助电话,还是正在执勤的浦口城管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小赵及时拨打了110、120求助。围观者如果担心上前搀扶老人可能吃官司、成被告,那么,帮助老人打求助电话总应该没问题吧,而且众人也看到了短暂昏厥之后老人竭尽全力拨打电话而不能的情形。
怕成“彭宇第二”是借口,不愿做美德之事才是关键。在一个道德缺失的时代,有违道德的不义之举自不必说,诸如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这样的道德行为日渐消失也是一个普遍现象,发生在2007年的南京彭宇案,假使真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助人反成被告的副作用,也仅仅是一个小小外因而已,不是道德滑坡的主要理由,事实上它也难堪“大任”。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道德缺失?一方面,在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之后,人际关系的淡薄是见义勇为、扶危济困这些道德行为缺失的必然原因。另一方面,在一个理性为王的时代,道德在理性分析的肢解中已经失去了原来的面目;道德是良心,是感性的,而当人们在做一件具有美德的事情时,过多地思考是否值得、是否有风险时,过多地考虑不利后果时,道德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可以说,陌生人社会里人际关系的冷漠,理性思维对道德本质的解构,是社会道德缺失和滑坡、见义勇为行为日渐稀少的关键所在,而把见义不为归结为彭宇案的影响,这是为自己找的道德借口而已。如果我们不从深度反思道德缺失和滑坡,仅仅把彭宇案作为口诛笔伐的对象,那么我们将永远破解、走出当前的道德困局。(记者 王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首个太空计算卫星星座成功入轨 中国星座点2025-05-15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