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湾“地盘”最大、名声最盛的士林夜市游走,街道狭隘,错综盘曲,甚易迷路。长不过百米的巷道,竟然密密挺挺、深凸浅凹地挤满500多家店铺、商贩。
夜幕初降,夜市灯亮,不同肤色、语言的人流渐渐聚拢,涌入市井街巷,吆喝叫卖、讨价还价、喧嚣嬉笑,安静的市井打开“话匣”,纷繁热闹。若信步闲聊、享用美食、穿梭探路,从头至尾需花费几个时辰。
福州胡椒饼、广东粥、温州大馄饨、上海葱烧包、蒙古烤肉、香港十三座牛杂……或近或远,每隔几步,鳞次栉比、个性撞眼的店面招牌,透露着两岸四地的美食元素。
晚六时,“福州世祖胡椒饼士林店”前,一如既往排出五米开外长队。杨美铃和面、搓团、嵌馅,手脚麻利,三秒捏出一个,置铁板炙煎。对已贩卖十多年的胡椒饼,她再了解不过:福建祖辈带无馅“光饼”至台湾改良,创新添加猪肉、大葱馅料、上撒芝麻,点胡椒,偏甜口。
一些福州人吃了觉得口味相去甚远。“曾有个移民到新加坡的福州人,来买了好多带给家人,他说虽然改良转向,但家乡滋味仍存”,杨美铃低头开口,手中不停。
对食物进行彻身改造,台湾人想像力发挥至极,虽改头换面,每一种味道,似乎都能在中华食谱中寻得样本,令食客“点赞”。
深巷间,散落着中药房、中医诊所、金纸、银楼、香铺、笔墨斋、布行、修鞋铺、裁缝店。晚八点,游客渐多,生意上门。路口,算命先生见人探话,揽客入馆。这些中华古老行业小店,在许多现代化城市楼宇间已消失殆尽。
“夜市里大陆老板不多,大陆老板娘多”,一句发问换得一句说笑,身边摊主将目光投向老板洪依婷,她正穿着拖鞋、坐在街口啃鸭脖,不时起身招揽顾客。
她早年从福建远嫁至此,忙于生计,开“福建东山鸭头”店,不幸早年丧夫,历经艰辛,将两个儿子抚养成人。
在台湾生活几十年,洪依婷已完全融入当地,满口“台腔”,说起老家,心情波动,“怎会不想家?三五年要回去一次,家里只剩下姑姑了”。
而海友十全排骨店主蔡松田对“祖籍”的直观理解,是尊放家中供奉的祖谱。“山东—福建—台湾”,他在空气中比划出路线图。
曾在台湾部队服役的蔡松田,经常对大陆食客“谈笑泯恩仇”:“过去你是我的敌人,现在是我的客人。”
他的店,是整条街人气旺铺之一,人流涌进涌出,络绎不绝,“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华裔非常多,再有就是陆客、港客”。
蔡松田总结原因:“中国人讲求药补,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所以我有生意可做,因为,骨子里,我们都是一家人。”
当地人说,“士林夜市”是微缩版台湾“代言”。而这里的很多老板都知道,如今沈阳、上海、武汉等地或引进、或建起“士林”,或许会有老板举家迁移,回到百年前的出发地,展开新旅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侵华日军新罪证“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展出2024-09-1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