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2014年“七合一”选举逼近,随着县市长初选提名作业的启动,民进党的党机器开始轰然启动。而在这台转动的选举机器之中,被“搅动”的还有民进党号称要进行调整的大陆政策。不过与初选的“热”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越来越“冷”的大陆政策转型呼声。已经开打2016前哨战的苏贞昌与蔡英文,虽然明知要走完执政的最后一里路,必须从大陆政策下手,但“天有二日”的内部权力结构,却让民进党的大陆政策怎么都“转不过弯来”。
现象:8场“华山会议”越开越冷
日前在厦大召开的“民进党两岸政策调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讨论的第一个议题就是“民进党华山会议基本评估”。毕竟作为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开始运作后的大动作,“华山会议”的动向攸关民进党大陆政策转型。不过,连不少研究两岸关系的专业学者都搞不清楚,“华山会议”至今到底开了几场。用主持讨论的厦大台研院政治所所长张文生的话说,就是“8次‘华山会议’,媒体关注越来越少”。
长期研究民进党的厦大台研院教授林劲观察认为,“华山会议”是民进党成立“中国事务委员会”之后规划的第一件大事,为的是因应2012“大选”以后民进党内外关于检讨大陆政策呼声。虽然“华山会议”邀请了台湾社会知名人士参与讨论,但他们参与程度都比较低。加上“华山会议”讨论长度长达半年,在党内和社会影响有一定局限。林劲认为,从实际影响看,“华山会议”很难与1998年许信良主导的“中国政策大辩论”相提并论。
对此,“美丽岛电子报”专栏作家陈淞山表示,苏贞昌上任后,其实很想解决这个问题,但情势的变化对苏贞昌有一些影响。“‘华山会议’第二场以后,苏贞昌已有定见,希望红绿关系有更大突破,甚至令其幕僚开始研究一些‘友中’的政策基调。”但从10月开始,民进党内一些比较保守的声音出现,这与蓝营的“九月政争”、冈比亚与台“断交”等事件有关,让苏贞昌对大陆政策定位和主张发生变化。陈淞山认为,体现在“华山会议”的报告初稿里面,就是各种主张并存。
探因:“两个太阳”拉锯谁都不敢迈步
上海台研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认为,目前民进党内缺乏领袖型人物,足以振臂一呼,主导大陆政策转型。而形成这种“闷局”的主要原因,则与民进党内当前“两个太阳”并存的权力结构有很大关系。简单说,“天有二日”的恐怖平衡,拉扯住了民进党大陆政策转型的步调。
台政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欧美所所长汤绍成认为,民进党两次“大选”失败之后检讨大陆政策天经地义,这是选举操作的必然要求。但是“华山会议”之所以给人“转不过弯”的感觉,与党内“两个太阳”相互对立的局面有不小关系。是否能解开这个圈套,还要看明年的民进党主席选举结果。
陈淞山也认为,目前民进党内的情况表明,谁都不能走太快、不能冒进,否则会逼迫对手往另一个极端去靠,形成“恐怖平衡”。正是由于党内权力结构牵扯,“中国事务委员会”比较保守,新决议才“生不出来”。民进党前“中国事务部”主任赖怡忠更认为,“华山会议”提出的“对中政策”讨论初稿,到底是政策报告还是简单的会议记录,性质目前都还不明确。
影响:选举当前民进党以时间换空间?
按照不少学者的观点,苏蔡之争制约了民进党大陆政策转型的动力和空间,那么这种内部张力何时才有可能缓解呢?台警察大学助理教授王智盛认为,民进党的大陆政策在2014年的“七合一”选举之前,“改变的机会比较小”。如果从时间结构上看,2014年-2016年之间才有可能发生大的变动。汤绍成也认为,“七合一”选举如果成绩漂亮,民进党脚步站稳,大陆政策调整就会有比较大的回旋空间。
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助理教授郑明德认为,目前民进党内在关注的是选举问题,并不是大陆政策。在他看来,2014选举前夕民进党并不会处理“对中政策”,因为蔡英文党主席任内在县市长选举前也没有处理。倒是2016选前半年或一年处理的机会更大。郑明德特别提到,蔡英文最近有提出一些两岸新的经贸架构,例如将两岸经贸关系放入与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整合框架。这或许能够看出未来蔡英文提出其两岸主张的蛛丝马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侵华日军新罪证“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展出2024-09-1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