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蹉跎,在苏贞昌一而再再而三的“恳请”之下,赚足了面子的谢长廷,终于答应加入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成功抢占台湾媒体的版面与镜头。这一事件之所以受到如此广泛关注,是因为其背后关系的是民进党两岸政策的转型问题。谢长廷在两岸关系上,算是民进党内的“开明派”,尤其是2012年10月“登陆”后,他将如何影响民进党的两岸政策转型备受瞩目。
苏贞昌为何要再三“拜托”谢长廷加入“中国事务委员会”?开始拒绝参加的谢长廷为何又要回头?“中国事务委员会”将对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何时能转型?昨天,导报驻台记者就以上问题独家专访了民进党“中国事务部”前主任、苏贞昌两岸政策的智囊成员董立文。
董立文表示,谢长廷加入后,“中国事务委员会”可以说是把民进党内各方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全都纳入。而“委员会”将如何运作,民进党两岸政策将如何走向,其第一次会议的结论非常重要,且很有看头。
为何苏贞昌要恳请谢长廷加入?
“越多人参与,两岸政策共识越巩固”
导报记者(以下简“记”):很多人都在说,谢长廷这次加入“中国事务委员会”真的是赚足了面子。苏贞昌为什么非得请谢加入?
董立文(以下简“董”):我要强调的是,民进党“中国事务委员会”的目标定位,就是为党的两岸政策寻求党内共识。因此,参与讨论的人越多,所形成的两岸政策共识就越巩固。至于你说的谁赚了面子谁输了面子,我觉得这种想法其实很可笑。要不要参加进来,就看个人是否认为党需要凝聚共识;能邀谢长廷加入,这当然是件好事呀。据我的了解,苏主席未来还会扩大邀请,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国事务委员会”中来。
记:去年11月通过的设置要点中不是规定“委员会”成员7至9人吗?谢长廷加入后,刚好9人,为何还要扩大邀请?
董:苏主席也讲过,机制是可以变动的。到底要不要扩大,当然最后还要看第一次会议的结论了。
“中委会”怎样影响民进党两岸政策?
“‘中委会’结论会得到中常会尊重”
记:谢长廷的加入,会不会使“中国事务委员会”的主导权发生转移?
董:“中国事务委员会”追求的是凝聚共识,并不是决策机构,每个人都可以平等提出建议,包括苏主席也只是召集人,没任何特权,因此也没有主导权转移的问题。
记:据谢系“立委”赵天麟说,谢长廷之所以最终会加入的原因,除了“中国事务委员会”成员高雄市长陈菊、台南市长赖清德、蔡英文等人多次造访外,关键是他们提到“中国事务委员会”未来运作不只是公开讨论,而且一定会有形成结论。你是否认为,“中国事务委员会”未来每次开会都会形成结论吗?
董:这是当然!这个结论就是我说的共识。
记:但我们知道,中常会才是民进党的最高决策机构。那“中国事务委员会”的结论会不会被中常会拍死?
董:民进党是一个民主政党,既然“中国事务委员会”成员都是党内各方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由他们经过广泛讨论产生的共识,得出的结论,我相信会得到中常会的尊重。
记:按您的这种说法,也就意味着“中国事务委员会”虽然定位为凝聚共识的平台,但实质上将会是民进党两岸政策的决策机构。
董:我相信中常会会尊重它的结论。
民进党两岸政策何时转型?
“磨合已开始,结论可观端倪”
记:大家都在关心,民进党的两岸政策何时会真正开始转型。您觉得呢?
董:转型的内容是什么,可能大陆与民进党所想象的不全然一样,包括我所想象的跟你所想象的也不一样。什么时候能实现转型,就看民进党内什么时候形成交集,不过,至少现在大家的磨合已经开始。
记:您觉得民进党的两岸政策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转变?
董:就看接下来“中国事务委员会”每次开会的结论了,从中可看出端倪,尤其是第一次会议的结论很重要。(海峡导报驻台记者吴生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侵华日军新罪证“满洲农业移民入植图”展出2024-09-18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