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隆是谁?这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是学养扎实的历史学博士后,是嗜书成癖的“射手怪孩子”,还是新鲜出炉的国民党党史馆主任。有“百年老店”之称的国民党,何以敢将浩如烟海的庞大党史资料交给这个一直强调自己“还没过36岁生日”的年轻人?从未有过党职经验的王文隆,又有哪些掌舵治史的能耐?导报记者特别进行了电话专访,请王文隆来谈一谈自己接手国民党党史馆的因缘与构想。
马英九“钦点” 史上最年轻党史馆主任诞生
顾名思义,“中国国民党党史馆”就是负责国民党党史史料保管与研究的部门。这个馆藏档案超过300万的地方,被誉为“中国现代史史料典藏和研究重镇”,向来是一座“埋藏”着众多历史秘密的宝藏。从1930年在南京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至今,国民党党史馆数易其址。仅在台湾,就搬过数次家,目前还正在新的搬家过程中。在这个节骨眼上接手国民党党史馆,王文隆甫一上任,就先体验了一把“搬家大队长”的滋味。于是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当前的要务是搬家”也就成了王文隆挂在嘴边的话。
不过,这么举足轻重的党内职务,到底是怎么找上原本在“中研院”一门心思搞学问的王文隆的呢?据王文隆介绍,当时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亲自对自己进行面试。“他向我表达了对党史的关怀和重视,尤其是关于党史的活化,希望让更多民众和研究的学者都能了解到党史的内容,对这点他有特别叮嘱。”王文隆认为,马英九对党史“活化”问题一直念兹在兹,出身历史专业或许是马英九决定亲自考查这个年轻人的重要原因。
有台湾媒体认为,王文隆的年轻与活力是他的莫大优势。性格乐观大方的王文隆也告诉导报记者,自己基本上没有任何压力,学界前辈与同仁的热心帮助让他很安心。“以一个历史学者的角度来看,我想让历史的事实来说话。”这则是王文隆对自己的最大期许。
展示精华史料文物 强化与大陆学界交流
众所周知,国民党党史馆的馆藏非常丰富,其中不乏毛泽东、周恩来早年手稿以及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与妻诀别书》等文物,更不用提孙中山先生的遗牙、书桌等珍贵遗物。不仅学界人士需要到这里查阅资料,两岸普通民众对于参观国民党党史馆也颇有兴趣。如何让这些与两岸过去的历史紧密相联的史料更好地发挥作用,王文隆显然有着自己的独特考量。
目前,国民党党史馆正在搬迁、复馆的过程中,地处国民党总部八德大楼的新馆,被前任主任邵铭煌认为是“历来党史馆最理想的环境”。据王文隆介绍,因为知道无论学界还是大众都对党史馆的资料很感兴趣,所以目前已经先开放了党史展览室。海内外的朋友来参观,都会有专门的导览带着大家看。“展览室其实不大,不过我们已经把精华都放在里面,先烈的遗物、重要的文件,关于国民党发展历程的重要事件都有呈现出来,文物也绝大部分是真品。”
而与大陆的交流,也是国民党党史馆的一大工作内容。据导报记者了解,此前国民党党史馆就曾与上海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联合办过展览,展出众多历史文件与珍贵照片。王文隆告诉导报记者,国民党党史馆与大陆的交流是自己很重视的事情,学术上的交流也是党史馆一直以来的方向。“复馆之后,会全力期待这方面的联系。我心里当然也希望,与对岸研究机构或是展览机构进行合作,通过史料、文物的交流,让大家了解国民党在中国近代史上所扮演的角色。”
对话
“了解历史真实让我满足”
导报记者(以下简称“记”):专业的历史学研究者与国民党党史馆主任这两个身份,最大的不同在哪里?面对新的工作,您的自我定位是什么?
王文隆(以下简称“王”):对我来说,这个身份是有一些转换。作为学者,重心是在研究工作。现在到了党史馆,研究工作之外还有服务学者的内容,这也是我们“活化”党史里的重要环节。所谓服务学者,就是我们作为一个档案馆,让大家来看资料,需要一个更舒适的环境。当然还有资料的整理归纳,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记:过去的学者经历,对您有什么帮助?
王:我出身于学界,有很多同行朋友对于党史馆资料都有相当关怀。而很多学界的学者都是我的前辈,相关的问题也可以向他们咨询,聆听他们的意见。刚才提到的服务学者,让党史馆的资料能为学界运用,好好地解释研究成果,让历史事实来说话,这是我未来最要努力的方向。
记:一般人对历史学者,会有深沉枯燥、不苟言笑的印象。那对您来说,研究历史最大的满足感或成就感是什么?
王:我想满足感,来自于我可以了解历史的真实。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自己的研究去躲避政治宣传的干扰,更接近历史人物的心情。即使是捕捉到了关于过去小小的片段,对我来说就是很大的成就。我想这不止是我,问所有研究历史的学者,应该都会告诉你这样的答案。
记:您的自我描述是“嗜书酗咖啡、射手怪孩子”,现在怪孩子摇身一变成为国民党党史馆的主任,您是否要把自己的“怪”带入到新的工作中,成为史上最“怪”的国民党党史馆主任呢?
王:我觉得我的“怪”,是因为价值观与爱好和时下的年轻人不一样,不爱看电视不爱打电动,就喜欢看书,特别是学术类的著作,像大陆的沈志华老师的作品我就很爱看。这可能是一种自我展现,虽然我也会有一些年轻人的创意,但其实在同仁之间我并不怪。我也很爱喝咖啡,不是为了用它提神,就是因为爱喝。不过,如果是参观党史馆提供咖啡那不太可能啦(笑),没有人愿意那些珍贵资料被弄脏吧!(海峡导报记者 燕子 林静娴/文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注册
祝贺!我国最大“沙戈荒”光伏项目成功并网2024-12-19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篮球比分直播: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